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范纯仁(1027—1101)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
范纯仁的父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使得范氏子孙在对比下显得逊色。实际上,范纯仁的官职不低于其父,社会影响力甚至更大,他的个性和行为颇具名士风范。范纯仁:科举之路与实力自证 范纯仁,范仲淹之次子,生于1027年。作为“官二代”,17岁时因父荫任...
因为在地方上的突出表现,范纯仁被提拔为御史台台谏,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纠察百官。也就是在这个位置上,范纯仁的官途出了问题。1067年,宋神宗赵顼(xū)即位后,重用王安石实施变法。变法于民有利,范纯仁本来也是支持的,但随着变法的迅速推广,范纯仁意识到推进的过程有些操之过急,容易出大问题。他马上上...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父子,范仲淹和范纯仁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对,相比于父亲范仲淹,范纯仁的名气要小很多。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名垂千古,但是范纯仁最知名的,恐怕还是他的“布衣宰相”称号。如果范纯仁不是范仲淹的儿子,他没有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么他的名气肯定会更大,自出生之后,范纯仁的...
【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才出来做官,出任襄城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皇帝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仲淹次子。 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 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
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 【赏析】 此诗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描绘了傍晚听闻的锻声,由此引发想象,不仅展现了声音的轻重缓急,也包含着了作者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首联“万籁萧然送夕曛,锻声相应...
范纯仁在父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熏陶下,自小就胸怀大志,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处世更具名士风范。纵观范纯仁的一生,两度拜相,身居要职,与朋友交往,崇奉“君子之交淡如水”,凡事皆以民意为先、国事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私利恩怨,...
范纯仁的确堪称活菩萨。(一)襄邑福星 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次子,天资聪慧,年仅八岁时,便能详细讲解所学之书。考取进士后,他出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知县。襄邑县郊有个皇家牧场,专供皇宫卫士放牧。一日,卫士们放马时聚众赌博,致使官马跑出牧场祸害百姓庄稼。范纯仁闻讯抓获一名卫士,当众施以杖刑。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