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汕洄毕业于广东省实验中学,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1992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物理学,并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范汕洄现任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电子工程系教授。范汕洄博士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国际...
近日,美国科学院(也可翻译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增选120名院士与30名外籍院士名单。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我校8800校友范汕洄当选。 范汕洄(8800) 范汕洄(8800),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 年获学士学位,1997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来自斯坦福大学范汕洄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借助光学合成频率维度的概念,以可扩展、可编程的方式,首次实现了光子体系中的非阿贝尔晶格规范场模型。这项研究为非阿贝尔晶格规范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内容详见下方链接▼)O网页链接#Nature##光学非阿贝尔晶格规范场# û收藏 1 评论 ñ...
论文第一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成大立,通讯作者是斯坦福大学范汕洄院士,合作者包括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王凯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查尔斯·罗克-卡尔梅斯(Charles Roques-Carmes)、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埃兰·卢斯蒂格(Eran Lustig)、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奥利维亚·Y·隆(Olivia Y. Long)、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王贺明。 如上所述,他们在这...
第一作者:Bin Zhu、Wei Li 通讯作者:朱嘉教授、范汕洄教授 通讯单位: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 DOI: 10.1038/s41565-021-00987-0 减少能源消耗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人体舒适的温度调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格隆汇4月30日|据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今日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计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当选。诺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当选外籍院士。此次当选的华人学者有屠呦呦、张复伦、张逸白、范汕洄、金海翎、林芳华、刘建国、刘军、单舒鸥、沈康、周集中。
鉴于此,南京大学朱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范汕洄教授通过分子键合设计和可扩展的偶联试剂辅助浸涂方法探索了丝绸的纳米加工,并证明纳米加工的丝绸可以实现亚环境日间辐射冷却。在阳光直射下(峰值太阳辐照度>900 W m–2),观察到独立纳米加工丝绸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3.5 °C(环境温度为~35 °C)。与天然丝绸相比,当涂有纳...
4)范汕洄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因对辐射制冷研究的贡献当选(For showing that “the coldness of space" relative to Earth can be a major energy source for humankind)。范汕洄毕业于广东省实验中学,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1992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物理学,并于1997年获得...
范汕洄教授 范汕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纳米光子结构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光子晶体和超材料,以及这些结构在能源和...
美国斯坦福大学范汕洄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新近发明一种透明制冷涂层材料,可以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性能的同时为其降温,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及持久性。范汕洄团队2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