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阅读笔记·第三章·理论和研究范式·P2 loder2 it aint all good but it’s all good 一、理论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理论研究的逻辑由于客观经验主义范式内部所要求的程序最为严格缜密,具有统一的标准,比较方便总结,特此为例。1、归纳从个别现象… ...
(特征)费希尔认为叙事范式理论是一种元理论,强调接受者是非理性的,研究要从个体经验入手,对修辞的接受标准不唯一,但并不像后现代(鲍德里亚)那样认为并不存在真实,不存在标准。后现代主义者口中的修辞与话语和权力有关,统治者通过修辞确立客观标准,稳固权力地位。(评价)但此类“除话语外一切都不存在“的极端倾向,...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以诠释的定性研究为核心研究方法,认为自然和社会具有不具有统一性,社会所具有的是规则;主张参与的意义诠释;注重意义与文化的建构过程;认为研究中的价值观渗透不可避免。 批判理论范式以辩证的、历史的批判为核心研究方法,认为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提倡整体地、历史地...
1.信息与交通运输的隐喻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①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是: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传递了什么内容,取得了什么效果,即传播的5W模式。在该定义中,传播是讯息从传者向受者的位移。 ②该定义还把讯息看做是一个包含了某种意向的胶囊,受者不只获得了讯息,同时还获得了某种行动意向,产生了某个效果。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如果说《传播学教程》能够帮你解决传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层面的知识需求,那么想要了解传播学来龙去脉,《范式与流派》是你不得不攻破的壁垒。 刘海龙教授 作者刘海龙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他从范式角度撰写了此书,...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传播学史 重组版框架」刘海龙老师的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毫不夸张的说真的很难,所以如果没有阅读过《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总论》等基础教材等家人们不要把它作为第一本阅读书目。想理解这本书的整体脉络其实就要搞清楚——范式这个概念。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
第四章到第七章集中探讨了宣传研究、说服研究;大众传播功能研究、传播流研究;基模理论等研究范式。《范式与流派》与《传播学教程》两本书都涉及了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即认知、心理和态度以及行动层面。它们都详细阐述了外部信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记忆、情绪、态度以及最终的行为表现。
第一部分介绍了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的范式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宣传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批判理论。 第四部分则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过,说实话,《范式与流派》这本书的前三章相当难,尤其是第一章,需要你有丰富的思想史知识和一定的哲学素养。第二...
📖 最近读完了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真的是干货满满,读起来有点费劲,但收获颇丰。💡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做思维导图特别有帮助。每读完一节,我就会总结一下,做成思维导图,这样背起来方便多了。🤔 七月份听了一个讲座,讲到“传播者通过社会化方式生产并不断更新意义”。这让我想到,当下的意义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