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认为,范宽当是有感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才作出这幅高昂巍峨的《溪山行旅图》。观此画作,我们方能真切地感受到范宽其人的才华横溢与对自然的深切体会。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本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中心体系,若要以一贯之,这幅《溪山行旅图》正是最恰当最具体最完整的精粹诠释。
尽管画幅右上角有董其昌楷体写就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字,但因宋画多穷款,且《溪山行旅图》在明代以前的流传轨迹无从可考。直到1958年,彼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霖灿在画迹边角处,大海捞针似的寻觅见隐蔽在怪石丛林中的“范宽”二字,时隔千年,这才拨开迷雾,虽...
《溪山行旅图》气势浑雄,峰峦凝重,展现了河朔平原上山川之壮美。正是由于范宽常纵目终南太华之间,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实感壮美巨作。 《溪山行旅图》上所用的构图方式中峰巍峨,顶天立地,使人览之神旺,观感为新。长线条的山石形廓触目可见,悠然引来,转折而深刻。 于构图可观,画之中央卓立一峰,上端分量过大,很不...
《溪山行旅图》被称之为“巨碑式山水画”,是北宋画家范宽(范中正)作品,也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现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高2米+,这里的巨碑不仅仅指它的尺寸,更是其高山隐喻疆土、崛起、里程碑的意义。 ⭐为什么说它是巨碑呢 范宽所处的年代北宋,正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中原大地屹立崛起的朝...
🎨 名称:《溪山行旅图》 🖌️ 作者:范宽 📅 年代:宋代 🌿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常在京师与洛阳一带活动。他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范宽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有所悟:“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范宽,宋之绘画巨擘也,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也。其性宽厚,好道嗜酒,故以“宽”名世。宽之画,以山水见长,与李成、董源并誉为“北宋三大家”。其传世之作《溪山行旅图》,尤为画坛之瑰宝,今特为之赏析。 《溪山行旅图》者,绢本墨笔画也,纵高二百零六点三厘米,横一百零三点三...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约950至1032年,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绘画大师。因为性情宽厚豁达,时人称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范宽、董源、李成,并称"北宋…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范宽隐居终南山、太华山,表现关陕的雄浑大山。范宽故里,照金山脉 ©刘芳如 以上转载照片,体现范宽“师造化”的巧夺天工,范宽的签名 1958年8月5日,李霖灿(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从画的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绢本 立轴 浅设色 156.1x10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看细节 ...
北宋大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仅是其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这幅画以三段式构图法展现了北方山峦的雄伟景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远景:画面以峻伟屹立的大山占据主要篇幅,顶天立地的构图法突出了雄伟壮观的气势。🌳 中景:以驴队及其后方的山岩树木为主,山径上的队...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时期画家范宽的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绢本笔墨画,尺寸为206.3x103.3厘米,以其精妙的笔触和雄伟的山川景象,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作为典型的北国风光,它与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齐名,被誉为“宋画之三大精品”。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人们仿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