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个位置上,他将会看到更多的不平事,然后不平则鸣,鸣后就放逐贬官,还好宋朝不杀知识分子,这要是在明朝或清朝,范仲淹早就没有然后了。范仲淹不会拍马,只会挑刺,这种性格,是他三起三落的仕途生涯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光荣是干预皇帝的家事。当时宋仁宗只是个“荣誉皇帝”,刘太后才是“垂帘听政”的...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文正公治国安邦的大事迹,谨以其说过的另一句名言作为出发点来解读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品鉴这句名言的当代价值。此名言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古时,宰相与医生乃是天壤之别的两个阶层,尤其是在范仲淹所处的宋代,作为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宰辅竟然愿意把自己与“士农工商”中“工”阶...
吕夷简早年曾被范仲淹指责擅权,为此把范仲淹贬职到南方的饶州。人人都知道吕夷简很讨厌范仲淹。 吕夷简和宋庠也一向合不来。可是仁宗皇帝很器重宋庠,吕夷简一直没有机会扳倒对方。范仲淹的“书信风波”发生之后,吕夷简故意对宋庠说:“作为人臣怎么可以私下和外国通信,范仲淹竟敢这么做!” 宋庠听了这话,以为吕夷简要借机扳倒...
后人称赞“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堂堂范公,人中之龙”、“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慨然以圣人之道为己任而著之行事者,范仲淹而已”、“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有道是文无第一,但范仲淹能被如此称赞,可以说除了南宋...
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原因在于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他提出庆历新政,展现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成功抵御西夏侵扰,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等,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清廉自守,关心民生,体现了高...
第6/7集:范仲淹的改革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范仲淹 #范仲淹文正公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季蝴蝶兰· 2024年12月29日季蝴蝶兰 01:11 6 #范仲淹文正公 你了解多少? @觉醒胡萝卜· 2023年12月5日觉醒胡萝卜 04:07 8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古名臣——范仲淹。江苏苏州天平山“万笏朝天”范氏佳山#范仲淹 #岳阳...
三起三落范仲淹四贬四升文正公为何得到了“三光”的绰号?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范仲淹(世称范文正公)就是其中一人。在生 前,他曾经官至参知政事,是一位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死后,仍受到万人的敬仰。而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的生前身后的权位荣名,跟他的几次被贬以及他对待被...
《文正公》范文正公范仲淹,幼年勤学寺醴泉;划粥断齑挺饥饿,掩土窖金意气坚:志为良医与良相,岳阳楼记美传扬;先天下忧乐在后,世代兴盛岂无凭。。。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军事家,字希文,出生于989年,逝世于1052年。原名朱说,后来恢复了范姓。他祖籍在陕西彬州,而他出生于苏州吴县。范仲淹在1015年以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身份踏入官场,此后官职晋升,最终达到了参知政事的高位,相当于副宰相。范仲淹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他的...
17.[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040年,范仲淹 (文正公)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戍边西北,担任边防主帅。成边期间,文正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 ”正是因为如此,范仲淹身边总有许多名士、贤臣辅佐。西方边事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