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谥号“文正”。 5张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龙图老子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
范仲淹出生于公元989年10月1日,是宋太宗端拱二年,范仲淹祖籍陕西邠州,后来中原兵荒马乱,他的高祖范隋就移居到了苏州吴县。范仲淹的祖上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但是辗转经历数代人后,到范仲淹这时,范家已经没有什么显贵之人。他的父亲在五代时曾在吴越王手下做官,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他又归降宋朝,做徐州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认识到了夏军的这一优势。另一方面,夏军虽然战斗力强,但是西夏国力贫弱,这次战争虽然是有备而来,但是在北宋断绝贸易的情况下,其财力物力并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有鉴于此,范仲淹调整了与夏军作战的方略。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重视将领的选拔,在边境练兵。范仲淹在对皇帝的奏疏中指出军队战斗力的...
范仲淹生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是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的第三子,两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贫无所依,母亲谢氏不得已改嫁淄州长山县人(今山东省邹平市)朱文翰。 范仲淹“少有志操”,立下“不做良相即做良医”的抱负。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范文正公微时,尝...
范仲淹与河南的渊源颇深,范仲淹的先祖始居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后移家长安。范仲淹是苦孩子出身,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不得已带他改嫁。范仲淹早熟知学,在醴泉寺发愤读书,自强而俭朴。范仲淹人穷志不短,自小有大志。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占卦人,问道:“我以后能当宰相吗?”占卦人白眼一翻道:“小小年纪...
伟大的作品体现了伟大的人格,小编今天分享范仲淹最经典的五首宋词,一起体会范仲淹笔下的宏大与清婉吧!1、最苍凉的词:《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北宋...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景祐三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