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中药名。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植物苦苣苔拉丁学名:Conandron ramondioides S.et Z.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解蛇毒之功效。常用于毒蛇咬伤。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1.4-3厘米,粗1-1.5厘米,芽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叶1-2(-3),有长或短柄;叶片草质或薄...
而吴其濬的专著中还提到了一些苦苣苔科植物,如“石吊兰,产广信宝庆石山上”,指的是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七星莲,生长沙山石上。铺地引蔓,与石吊兰相似,而叶阔薄有白脉”,有可能是指大花石上莲(Oreocharis maximowiczii);“石蝴蝶,生云南山石间”...
很多苦苣苔科植物的株型低矮紧凑,花朵鲜艳奇特,色彩丰富多样,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不仅仅可以药用,更可以做盆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开发应用前景。一些欧美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开发应用价值,成功开发出非洲紫罗兰、大岩桐等大量优秀的园艺品种。但除了这些大宗盆花已经成熟的商品化生产外,尚有...
大岩桐,也是很流行的苦苣苔科植物,也是植株小小的,株高和非洲堇差不多,叶片更大,表层有披毛,花朵呈喇叭状,品种众多,有单瓣、重瓣花型,花色艳丽,有大红色、粉色、紫色、及多种复色品种,观赏价值很高。大岩桐也是十分容易栽培的花,可以用播种、根块、分株、叶插、扦插繁殖,生命力顽强皮实,很容易养活,...
)是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全部基生,莲座状,无柄,叶片近圆形,圆卵形,卵形,边缘具牙齿或波状浅齿,叶脉不明显。聚伞花序伞状,每花序具花;苞片极小或不明显;花梗被短柔毛。花萼钟状,裂片稍不等,线伏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顶端钝,全缘。花冠淡蓝紫色,外面近无毛;筒长约5毫米;檐部...
尖舌苣苔(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ume)是苦苣苔科、尖舌苣苔属一年生草本。茎高可达4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叶片草质,狭卵形,顶端渐尖,边缘全缘,叶柄无毛。顶生花序有多数花;苞片线形,无毛,常带蓝色;花萼带蓝色,裂片三角形,下唇椭圆形,雄蕊位于前方,无毛,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线形,子房...
展区一:苦苣苔百变秀场地点:亚高山植物馆苦苣苔科植物大多拥有美丽缤纷的花朵,具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在馆内新增多组圆形展台与展架,以盆栽组合展示、微景观设计等形式展示精品苦苣苔科植物。在亚高山植物馆内,展出花苞造型似海豚的的海豚花,“室内花卉皇后”非洲堇,花似蝴蝶翩飞的石蝴蝶等植物,同时结合科普...
牛耳朵(Primulina eburnea (Hance) Yin Z. Wang)是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叶均基生,肉质;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3.5-17厘米,宽2-9.5厘米。聚伞花序2-6条,不分枝或一回分枝。蒴果长4-6厘米,粗约2毫米,被短柔毛。花期4-7月。分布于中国广东北部、广西北部、贵州、湖南...
苦苣苔属(学名:Conandron)是苦苣苔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仅有1种,产我国东部及日本。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叶基生,椭圆状卵形,具羽状脉。 聚伞花序腋生,2-3回分枝,有少数或多数花和2苞片。花辐射对称。花萼宽钟状,5裂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宿存。花冠紫色,辐状,筒短,檐部5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