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词语释义 不合:(动)不符合:~手续|~时宜。②(书)(动)不应该:早知如此,当初~叫他去。③(形)合不来;不和:性格~。
“若竹柏之异心”出自两汉东方朔的《七谏》。“若竹柏之异心”全诗《七谏》两汉 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尧、舜圣已没...
这样的“心”犹如柏树之品德。 《楚辞》中提到柏树两次,除了《九歌·山鬼》和松一起提到柏(山中人兮芳杜若,饮山泉兮荫松柏),再有就是东方朔《七谏·初放》中提到: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节录) 大意: 哪里知...
“若竹柏之异心”上一句是:“孰知其不合兮”, 这是出自于 汉朝 东方朔 所著的《七谏》。 附《七谏》全文赏析 七谏 作者:东方朔朝代:汉朝 平生于国兮, 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 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 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 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 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 无可改...
塊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每日新闻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点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点字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重点字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字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重点字鸢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重点字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几处早
《七谏》第三十六句是:“若竹柏之异心”, 这是出自于 汉朝 东方朔 所著的《七谏》。 附《七谏》全文赏析 七谏 作者:东方朔 朝代:汉朝 平生于国兮, 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 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 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 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 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 无可改者...
“若竹柏之异心”下一句是:“往者不可及兮”, 这是出自于 汉朝 东方朔 所著的《七谏》。 附《七谏》全文赏析 七谏 作者:东方朔 朝代:汉朝 平生于国兮, 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 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 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 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 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 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