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用笔藏露变化十分明显,几乎每个笔画中都有藏露,信手拈来,非常自然,使鉴赏者能感受到极为强烈的韧劲。 《苕溪诗》中勾的写法也极为别致,如图所示“水”字。这种笔法主要集自颜真卿《争座位帖》,在此帖中强化为习见的手段。竖画完成后稍微向上收笔,平勾出稍向下弧的勾,向上挑出,这种勾的写法铿锵有力,沉...
行将前往苕溪,戏赋此诗,献给诸位友人。襄阳不受约束的仕人米黻 因为夏天时的松荫竹影,我还停留在这里,为了领略秋季的天高气爽,我才前往苕溪,去看那里的涧溪云山。后继续住下,是去咏吟白雪,而更重要的,到那里去的目的,是创作采菱的歌谣。 一条条白玉鲈鱼肉,堆满案板,圆圆的金橘子,长遍河洲。在水晶宫中,有...
苕溪诗帖原文及释文。 答案: 原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
例如,“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一句,释文解释为“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这句话既表达了米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即将离开此地的留恋。 通过释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米芾在《...
苕溪诗帖的意义在于承载了米芾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苕溪诗帖原文解析 以下是苕溪诗帖的原文和注释: 1.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释:这里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河水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蓝色。 2.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释:这句诗描绘了阳光下荷花的美丽,花瓣呈现出特殊的红色。 3.观音寺外月初盈,...
释文: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释文: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苕溪诗》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创造了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阿肯哥的微视角 ...
苕溪诗帖原文及释文。答案:原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第1 页余居半岁,诸公载...
米芾苕溪诗帖译文与翻译如下:1、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在夏季,我留恋于苕溪两岸的松竹,而到了秋季,我前往溪山深处游览。2、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我长时间地吟唱白雪诗,并创作了采菱歌谣。3、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在宴会上,我品尝了美味的鲈鱼和金橘。4、水宫无限景,载与...
如水上渔家,只因有兴致便去游玩。诗中还提到了与密友分别,夏天到来,红薇依旧盛开。枝头鲜花团簇,含情脉脉地看着诗人。兰草遍地,色彩绚烂,与聆听水石之音相比,更觉舒适。到了晚上,皎皎月光洒满小船,相伴而行。最后,米芾在元祐戊辰八月八日写下这首诗,记录了他与友人共游苕溪的美好时光。
李东阳行书跋《米芾苕溪诗卷》,书于明正德十一年(丙子 1516 年),纸本,纵 3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右米元章诗翰。有绍兴及睿思殿图印。其子友仁题其后。称先臣 芾。盖君前臣名之义也。元章书极精妙。而友仁亦有家法。父子并美。 自献以后亦鲜闻之。书法真赝每相混淆。如米氏者江南伪本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