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卷》全贴,纸本,行书,纵30. 3厘米,横189. 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宇,木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
《苕溪诗卷》,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
《苕溪诗》卷,乃是北宋时期杰出书法家米芾的精心之作。此卷材质为纸本,所书字体为行书,纵向长度达 30.3 厘米,横向宽度则为 189.5 厘米。全卷共计 35 行,总计 394 个字。末尾所署的年款清晰地写着“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由此可知此作诞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 年),当时的米芾正值 38 岁...
《苕溪诗》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知其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时米芾38岁,比他的另一个行书代表作《蜀素帖》仅早40余天,是他书画风格逐渐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一幅巨作。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其所书为自撰诗,共六...
书风真率自然——米芾行书《苕溪诗卷》八面出锋的用笔特色 米芾其书取法广泛。少学颜真卿、柳公权。后学欧阳询、褚遂良,经苏轼指点,转学魏晋。上溯汉隶、汉简、先秦石鼓和鼎铭文字,终自成一家。《苕溪诗卷》,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米芾作于宋元祐...
米芾《苕溪诗卷》,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元佑三年(1088年)8月8日出游浙江湖州的苕溪时书写的,当年米芾38岁,是他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中有具体年月的一件,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是米芾早年的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行书精品。用笔上变化极其丰富,有藏锋、中锋,也有露锋、侧锋,运笔速度很快,有大量的提按...
米芾《苕溪诗卷》欣赏▼ 《苕溪诗卷》,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此卷用笔...
《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单字高清 ▼ 【声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米芾《苕溪诗卷》 点击名片,标星“★”“三品美术馆”,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幼年随父徙居襄阳(今属湖北),自号海岳外史。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幼年随父徙居襄阳(今属湖北),自号海岳外史。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