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7有多达17个位于机翼下和机腹的外部武器挂架,战斗载荷高达8500千克,机载光电系统可以支持飞机在白天或夜间作战,机体右侧安装一门GSh-30航炮。在对地攻击方面,苏-37可以挂载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反坦克导弹、单枚最重1500千克的自由落体炸弹或制导炸弹、85~370毫米不等的无控火箭弹,这样的配置足以承担大部...
时至今日,苏-37作为一款历经20多年的先进战机,依然保持着对北约的震慑力。苏-37的亮相与军售 苏-37战机在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上的首次亮相,原本意在军售展示,然而遗憾的是,这款战机亮相后并未能吸引到任何国家的订单。这其中的缘由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当时苏-37仅是一款原型机,尚未经过全面的改进和优化。尽管...
苏-37(鸭翼版)是上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提出的一个中型单发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项目。该项目由于找不到投资者,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取消。 研发背景: 上年代80年代后期,前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委员会要求苏霍伊设计局研制一种苏-25前线近距离支援攻击机的后继换代型号。开发编号暂定为苏-37。但是苏霍伊...
具体来说,苏37的设计理念与后来出现的法国阵风战斗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苏-37战斗机的模型 请注意,苏37战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根据发展时间来看,它与法国的阵风战机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在冷战的大环境下,两国的航空科研人员几乎不可能进行交流。因此,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苏联和...
苏-37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当时刮起了一股多用途战机风潮,苏联打算以苏-27为基础开发一款这种战机,未来将替代苏-25攻击机,不过由于经济等问题,苏霍伊设计局的工作进展缓慢,在80年代主要完成了一些前期设计工作以及矢量喷气发动机方面的研究,到了俄罗斯时代才完成一架原型机建造,并在1996年...
中国已用苏27生产线奠定了五代机之路。如今,迪拜航展的老照片里,那架银色的苏37模型静静陈列。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超级大国陨落时的不甘,也提醒着后来者:再惊艳的图纸,终究需要时代的机遇与真金白银的支撑。正如航空专家所言:"苏37的悲剧,是冷战科技竞赛最悲壮的休止符。"
苏37战机的设计思路是:近距耦合鸭翼,大三角形气动布局,单垂尾气动布局,进气道设置在机身两侧,整体设计十分紧凑。既要满足亚音速,又要突破音障,又要有超音速的机动性,性价比极高。具体而言,苏37战斗机,在设计理念上,和法国的阵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苏37战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事实上,苏-37与T-10M在某种程度上是紧密相连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T-10M型技术原型机成功首飞并得到苏军认可后,该项目被视为基本成功,因此决定继续推进并投产T-10M-2和T-10M-3两架原型机。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由于苏联的解体,空军与国土防空军合并,加之俄罗斯空军的项目管理...
其实在苏霍伊内部曾经有过两个苏-37,一个是苏-27的鸭翼魔改版本,另一个是全新的鸭翼战机,与苏-27家族没有关系。冷战快结束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又具备强悍的空战性能,还能兼顾侦察任务,甚至还能充当舰载机。这个思路在当时是紧跟世界潮流的,法国的阵风和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