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作中大量用典与当时的社会风尚也有关系宋代文化比较发达一些大型类书相继出现为文人诗歌用典提供了条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接受的基础我们今天感到隔阂的地方在当时并不生疏而且恰恰在更深的层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也是我们感到宋诗深奥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轼的诗词人生七、量移汝州,先到常州 七、量移汝州,先到常州 ...
离开黄州:人间至味是清欢 |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四十九岁。 四月自黄州量移汝州(今属河南)。这是宋神宗径以“皇帝手札”,特授苏轼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将其安置到了京畿附近的汝州,为起复重用做准备。这有悖于常规做法——通常,贬官的起复,由同情者自下而上提出,当政者权衡后作出...
苏东坡二三事 宋神宗熙宁五年,暮春三月,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同杭州太守沈立同往吉祥寺参加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官民同乐,众皆畅饮。苏轼却有一种疏离感,认为自己已老,不配戴花,迷醉中写下: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 - 碳氢硫于20231201发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作此词以赞柔奴。也有学者认 - 围炉夜话于20240
七,量移汝州,先到常州苏轼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传出了病逝的,噩耗,此时进行了整整十六年的改革也不顺利,神宗皇帝想起了苏轼,于神宗赵顼元丰七年,1084,六月,量移汝州,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任团练副使,仍
七、量移汝州,先到常州 苏轼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传出了病逝的“噩耗”。此时进行了整整十六年的改革也不顺利,神宗皇帝想起了苏轼,于神宗赵顼元丰七年(1084)六月,量移汝州(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任团练副使,仍“不得签书公事”。赴 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公元1085(元丰八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