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全词翻译赏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不如就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 余生吧。 [出自] 北宋 苏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那样一个幽幽的旷野之夜,月色下的虫鸣窸窣清脆,动人心魂。合着醉意的苏轼饮酒夜归,居所之地却显格外宁静安稳。轻叩门头,亦无声无人无应答。忽地一丝夜风袭来,股股冷意翻涌,遥远之尽处传来阵阵轻灵的江声。空巷的这一头,诗人...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没有用典故。意思是“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原文】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临皋:即临皋亭,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后,与家眷共居于此。东坡:在黄州东门外,原是荒地,约数十亩,苏轼予以垦殖,并取名为东坡。元丰五年(1082)春,他在东坡构筑雪堂,但家属仍住在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和临...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穀纹平”,词人说自己寄生官场许久了,早已违背了自己最初的意愿,希望自己能够忘却功名利禄,能做回自己,内心回归平静,物我两相忘;“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希望自己从此能够过上闲散江湖的生活,无欲无求,超然物外,做回真正的自己。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苏轼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来表现内心对自由的渴望,逍遥物外的意志的同时,又以“何时忘却营营”吐露出自己无法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原词如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当时病情比较严重,虽然无性命之虞,但也几个月不能出门。这首词就是作于这场大病之后,词中所表露出来的淡泊世事的心境,有遗世而独立的感觉,难怪当时会盛传他作完这首词后就挂服出海了。苏轼在黄州的后期,生活和心情都比较舒畅,诗词散文中有很多都写他夜饮、夜游的情形。这天,...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出自宋代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译文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寄:付托,寄托。 赏析此句写得飘逸,又富有浪漫情调,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展现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亦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的上阙很简单,就是对事情的描述,苏轼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他在东坡雪堂饮酒大醉,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三更天了,家中的童子已经鼻息如雷就连敲门他都听不见了,苏轼不得而入,于是来到江边,倚杖而立,看茫茫夜色,听波涛碎语。 上阙的叙事写景,也为下阕的人生感慨造势奠基。“长恨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