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所作。当时,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在赴任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一同游览了庐山。庐山的瑰丽山水激发了苏轼的创作灵感,他便写下了几首庐山记游诗,而《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佳作。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
题西林壁苏轼的写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
【答案】1.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2.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今天咱来唠唠苏轼写《题西林壁》那档子事儿。 苏轼啊,那可是大宋朝响当当的人物。他有才有情有趣,人生经历那叫一个丰富。有一回呢,他来到庐山这地儿。 那庐山啊,可真是美啊,奇峰峻岭,飞瀑流泉,好看得很呐。苏轼这么个大文豪,看到这么美的景儿,那肯定得有感而发啊。 他就在那山里转转悠悠,东看看西瞧瞧,...
苏轼写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如下:在元丰七年五月间,当时他因为被贬谪而从黄州迁往河南临汝,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一同游览庐山。庐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秀山”之称,山水秀美神奇,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在苏轼的游览中,他被庐山的壮美景色深深吸引,内心燃起强烈的思考和感悟,最终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背景] 苏载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游览庐山时作此诗。有感于庐山秀美的山水,苏轼写过多首关于庐山的诗歌,这首《题西林壁 - 书香小铺于20240923发
《题西林壁~宋~苏轼》#背诵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意注释#刘腾同学# - 阅读吧☆少年于2024111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
这是苏轼初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看到: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想到: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 读了本诗想到:我们有时看问题,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9555分享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