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系列: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今若多开骤进之门使有意外之得公卿侍从跬步可图其得者既不肯以侥幸自名则其不得者必皆以沉沦为叹使天下常调举生妄心耻不若人何所不至欲望风俗之厚岂可得哉 经典系列: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熙宁四年二月某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苏轼,谨昧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臣近者...
曹参,贤相也,曰:“慎无扰狱市。”黄覇,循吏也,曰:“治道去太甚。”或讥谢安以清谈废事,安笑曰:“秦用法吏,二世而亡。”刘晏为度支,专用果锐少年,务在急速,集事好利之党,相师成风。徳宗初即位,擢崔佑甫为相,以道徳寛大,推广上意, 大抵名器爵禄,人所奔趋,必使积劳而後迁,以眀持乆而难得,则人各...
德宗初即位,擢崔佑甫為相,以道德寬大,推廣上意,故建中之政,其聲藹然,天下相望。庶幾貞觀。及盧杞為相,諷上以刑名,整齊天下,馴致澆薄,以及播遷。 我仁祖之馭天下也,持法至寬,用人有敘,專務掩覆過失,未嘗輕改舊章,然考其成功,則曰:“未至以言乎?”用兵則十出而九敗,以言乎府庫則僅足,而無餘徒,以德澤在人...
苏轼的出发点并不在于君主是否要了解臣下,而是这种相率作伪的风气导致的德行之弊,但是其思路却与韩非论证“君主要了解臣下而不能为臣下了解”的思路是一致的,这也是他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认为要厚风俗的思路,并借以劝谏神宗不可凭一己好恶轻赐官职,而要任用“有卓异之器,必有已成之功”的人,因为成就的功名...
熙宁四年二月某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苏轼,谨昧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臣近者不度愚贱,辄上封章言灯事。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而侧听逾旬,威命不至,问之府司,则买灯之事寻已停罢,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听之。惊喜过望,以至感泣。何者?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一、果不其然,苏轼二月上书,三月又上了再上皇帝书,较短,再骂王安石,四月就滚蛋了。如果上疏的时间是元丰五年,也许会有效。可那个时候是蜜月期,“陛下与安石一人”。 本来京官外放可以做知州。但王安石坚持地区一把手贬为二把手,神宗还怜惜苏轼,给他做了杭州通判。
读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不像司马光的谏官那样憨直,也不像韩琦、欧阳修论青苗那样朴实、老成、苦口婆心,读完之后只能说是好文章,上书人的 学识渊博、雄辩无匹,然而于国计民生则并无实用。文章依然是从经史中求道理,从尧舜汤武直至本朝艺祖,引百代兴衰如数家珍,其事其典,信手拈来,喻指商鞅害秦、...
苏轼《上神宗书》翻译 《上神宗皇帝书》是苏轼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章表达了苏轼对北宋朝政的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见解。以下是对该文章的翻译:臣近来不度愚贱,敢于上书言事,自知触犯了天威,罪在不赦,所以我住在家中等待惩罚。然而,过了十多天,没有听到惩罚的命令,我心中非常感激。但仔细考虑,又感到很忧虑...
上神宗皇帝书 译文 38618:57 上神宗皇帝书 原文 15200:26 礼以养人为本论 译文 11506:42 礼以养人为本论 原文 9205:13 思治论 译文 70722:25 思治论 原文 24717:28 上韩魏公书 原文及译文 9909:23 密州谢上表 原文及译文 11906:29 盐官大悲阁记 原文及译文 15912:29 凫绎先生诗集叙 原文及译文 ...
而任何加税的政策,都要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后世会不会演变为巨大的经济负担!这样才会长治久安。苏轼今天就要考虑免役法和青苗法在未来的危害,而这就是司马光在元祐元年如此激动,苏轼能在此书中写出如此激奋之语的原因。「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岂不惜哉!」,这种骂人的话对皇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