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影响:推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治理思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或采用计划经济的治理模式)。(4)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斯大林模式在其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以较短的时间把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使苏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在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这种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经济重建,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在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
影响 (1)积极 1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 2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3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
结果1 题目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特点、影响。 2、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政治和经济) 3、苏联工业化的原因、推行者和措施、成就、影响。 4、苏联模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特点 5、评价苏联模式(积极和弊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反馈 收藏 ...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的一个巨人,它的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和科技成就令世界瞩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矛盾开始显现,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的分崩离析。在这个过程中,特权阶级的形成与壮大,无疑是推动历史车轮走向深渊的重要因素。 特权阶级,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享有超越普通民众的特殊待遇的...
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6—1964年。(2)重点:农业。(3)影响①积极性:揭开了苏联序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② 局限性: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①社会主义改革②政治经济体制 ...
(1)时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了国家主权,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3)原因: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都受到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题目来源: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试卷...
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评述不恰当的( ) 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长时间的影响 B.实质含义:社会主义制度发生脱变 C.深刻启示:社会主义要立足本国国情 D.深远影响:社会主义前途一片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