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矛盾延伸到之后表达全新美学宣言的代表作《反对阐释》和《论摄影》中。桑塔格的人生,和她的作品一样,一方面终生致力于“阐释”,阐释形式与内容、人与照片、疾病及其隐喻,一方面又号称要反对这种阐释,要用恢复的感官去重新认识“内容”。她对照片及其隐喻的反应也高度情绪化,本人对镜头的亲身体验,让她警醒影像...
这种反传统的姿态是对当时美国先锋艺术的回应,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1996年版的序言中所说,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中,“空气中处处洋溢着新鲜的许可,旧的等级观念已经弱化,并即将分崩离析”,“反对阐释”正是一种穿梭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意欲打破文化界限的力量。评论家伊哈布·哈桑评价《反对阐释》为“拒...
当今时代,阐释行为大体上是反动的和僵化的。像汽车和重工业的废气污染城市空气一样,艺术阐释的散发物也在毒害我们的感受力。就一种业已陷入以丧失活力和感觉力为代价的智力过度膨胀的古老困境中的文化而言,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 不惟如此。阐释还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去阐释,就是去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为...
“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论集,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与波伏娃、阿伦特并称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久负盛名的文集之一,一部提出“新感受力”“反对阐释”等激进理念,反文化色彩浓厚、极具颠覆性的评论文集。《反对...
💡:但苏珊·桑塔格并不是反对阐释本身,这里的“阐释”,不是尼采所说的:“没有事实,只有阐释”意义上的“阐释”,而是指一种阐明某种阐释符码、某些“规则”的有意的心理行为。她所反对的是这种具有惟一性的阐释。💖:桑塔格一直不曾放弃她在《反对阐释》和《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这些早期文章中的激进立场,...
反对阐释:纪念苏珊·桑塔格诞辰90周年 “不死性”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3000年,是“文学”的精神内核及所有严肃写作者心照不宣的秘密领地。桑塔格终其一生都在捍卫它:她不停地阅读、被吸引、另辟蹊径;她变换角色、立场与气质;她通过描绘死去的名家来讲述自己,进而重塑写作、文化与审美标准。
1关于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 苏珊·桑塔格所著的《反对阐释》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由程巍翻译。该书汇编了她所著的多篇批评文章:《反对阐释》《对灾难的想象》和《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等。这些文章使得她以文化批评家的身份为人所知。她个人与“反对阐释”和“新感受力”等概念紧密相连。她的思想也呼应了...
在一九六七年左右,即批评文集《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ion and Other Essays,初版于一九六六年,美国版)的英国版出版之时,尽管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女士才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以及若干短篇小说,但她无疑更看重自己作为小说家的才能,因此才会在文集的《自序》中说,这些文章是“从小说创作中漫溢出来而进入...
苏珊·桑塔格在美国文学批评理论即将进入繁盛期之际表现出最早的反理论主义情绪,我们不难发现其“反对阐释”含有反本质主义意味,而本质主义与理论主义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在反理论主义之路上桑塔格并非单枪匹马,“反对阐释”不仅呼应了新左派“反文化”大潮和激进文化运动,同时提前触动和震撼了欧美理论界,对欧美之外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