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相关推荐 1“苏杭熟,天下足”是何现象?反馈 收藏 ...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
史书曾记载,“江淮之地,无千金之家亦无饥饿之人”,悠长的水稻种植历史也让江苏一带留下了“苏杭熟,天下足”的美名。 2017年全球水稻平均亩产302.6公斤,而早在2014年江苏水稻平均亩产已达561公斤。作为全国的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省,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面积3,200万亩以上,总产190亿公斤,分别约占全国...
反映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的谚语有( )。 A. 湖广熟、天下足 B. 西北甲兵 C. 东南财税 D. 苏杭熟、天下足答案“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
“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证明了()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
【文字解读历史】材料一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杭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重庆/黄勇)(1)“...
下列谚语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有关的是() A.“湖广熟,天下足” B.“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之盛,扬为首” D.“苏湖熟,天下足 ”
所属专辑:多面诡臣-和珅传 | 中兴先声演播 | 历史人物传记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0.15喜点/集 音频列表 和珅传 147集 羊毛出在羊身上 29 2024-10 和珅传 148集 苏杭熟天下足 29 2024-10 和珅传 149集 预先取之 30 2024-10 和珅传 150集 刘国泰的智慧 ...
宋元谚语“苏杭熟,天下足”在明中期变成了“()”,说明明代江南专业化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其从粮食产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