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案”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个因言论罪被政府告上法庭的报案。《苏报》及“苏报案”在晚清史、辛亥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苏报》与“苏报案”的研究大致从政治方面与新闻事件方面着手分析。满清政府企图通过这一事件压制舆论以达到镇压革命的目的,然而事与愿违,...
“苏报案”发生于1903年,是晚清时期清政府镇压进步舆论的典型事件。 **背景**:上海租界内的《苏报》由章士钊等人主持,公开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连续刊登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邹容《革命军》等文章,呼吁推翻清王朝。 **过程**:清政府以“诋毁朝廷”罪名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邹容。案件因租界...
在帝制时代,专制权力对民众有绝对的碾压能力,但在“苏报案”中,清政府的力量和威严,在租界面前失去了效力,双方聘请洋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辩论,精彩绝伦。 “苏报案”作为帝制转型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对革命思想传播、清末司法改革以及中国新闻出版业,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怪乎有人称之为“晚清第一大文字...
幕后协调、新闻报道等诸多关键变量,就会发现整个审判都充满着耐人寻味且不可预测的意味,甚至连一贯政治正确视角下所谓“苏报案是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结果”这一结论都值得探讨和商榷;会发现司法与政治、司法与传媒、司法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在苏报案中有着深刻体现;还会发现中西司法在思想、价值、文化、制度、程序等...
这是一起清朝政府状告《苏报》报社及其作者发表激进言论、煽动造反的案子,史称“苏报案”。要弄清楚苏报案的来龙去脉,得从《苏报》和它的所有人陈范谈起。 陈范,江苏常州人,1860年出生于当地望族,父亲和大哥都中过进士,当过朝廷命官。陈范中过举人,担任过江西铅山县知县,但在1895年,陈范因为和上司不和被罢官...
在这样的情形下,英国人对《苏报》案的态度不免发生变化,英国皇家司法官员建议不要将案犯交给清政府,英国内阁随后宣布,英国拒绝交出苏报案被关押者。至此,对于清廷来说,事情已无转圜的余地。12月,《苏报》案在上海租界公开审讯。法庭由会审公廨谳员和英国副领事翟理斯组成,代表清政府的上海知县也在座,主导方...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报案”的经历,并分析其影响与意义 苏报案是指1898年9月26日,浙江武康县苏某报告杭州江东公安局局长陈永良,苏某家中被私自办法劫持1人,被称为“苏案”。苏案发生后,引起当时中国人民的极大震动,并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苏案的根源在于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政局动荡...
过程:上述断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进行抓捕。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开始会审“苏报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审讯开始了。结果: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苏报案是指苏州报事批评社于1981年发表的《历史的伤痛》,被当局认定为“颠覆活动”,导致社长叶文洁被逮捕、社员遭到迫害的事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由于中央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上关于历史真相的讨论也逐渐增多。苏报案是这种对历史的讨论的一个典型例子。苏州报事批评社是一个由一些有识之士...
解析 1903年夏天,清政府以《苏报》刊登章太炎介绍邹容《革命军》的文章,以章太炎、邹容诋毁清政府,图谋不轨为借口,与帝国主义相勾结,逮捕《苏报》的一些负责人,封闭《苏报》馆,并将章、邹二人判刑。邹容被虐死在狱中,年仅21岁。这就是我国新闻史上有名的“苏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