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织造局,清朝的行走机构之一,是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衙门。随着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清代在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三个织造衙门,各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监督一员,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苏州织造局 朝代 清朝 职责 丝绸的督织解送 代表人物 曹寅...
苏州织造局,这个历史悠久的丝绸制造机构,自顺治三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646-1906)存在了260年。它被分为南北两局,南局被称为总织局,位于葑门城内带城桥东下塘(今苏州市第十中学),占地约60亩。北局则称为织染局,设在城中察院场以南200步,玄妙观东,西临开心桥,原为明代织染局旧址改建(今北局人民商场一带)。
据康熙年间编纂的《苏州织造局志》记载,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延续元代在苏州设立织造局的制度,在苏州天心桥东(如今观前街北局附近)设立了织染局,,由地方官负责催促苏州工匠给朝廷织造丝绸,而到了永乐皇帝,这项专供皇宫的事务就开始由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太监们负责了。 △现在的北局小公园 这一改动,让一群太监聚集到了...
织机轧轧,彻夜不休,这大概是百年前苏州织造局的声音。现如今的织造局旧址坐落于市井长巷里,在2003年被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周围遍布民房民宅。 从远处观望旧址,已然不见古书中的风尘,院内曲径通幽、古蕴盎然,墙边的翘角用灰白的线条勾勒,窗棂...
苏州织造局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解送,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同时,苏州织造局拥有密折特权,向皇帝直接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江南地方情形。江南三织造嗅觉灵敏,密报各种地方情形。例如...
苏州织造局,清朝的行走机构。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清代在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三个织造衙门,各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监督一员,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顺治十年,工部侍郎周天成在总局后孔夫子巷(今孔副司巷)建南局,即苏州织造局,于是明代织染局址就改称为北局。 后来又在桐桥内设南新局,顾家桥西设北新局。康熙四十一年,北新局改建成御史孙岳颁的赐宅,因此从草桥到顾家桥一段街坊叫孙岳颁场,后来误作松鹤板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宗润和吴德润两位大师的篆额作品,为清《苏州织造局图》碑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这块碑刻堪称清代宫廷丝织业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内涵引人入胜。碑额的设计别具匠心,采用了二龙戏珠的图案,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权力。周围的云龙戏珠装饰,更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
苏州是丝绸之乡,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顺治三年(1646)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1674)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