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文庙府学,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创建,其庙宇布局为东庙西学两轴并列。如今,东庙的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西学的泮池、七星池和明伦堂等重要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多为明清时期重建。🏫 府学,作为府级行政区划的学校,古代官办教育机构的体制使得学校与祭祀机构合二为一。苏州的文庙府...
范仲淹在这里首创了庙学合一的制度,真是让人佩服。文庙里还藏有四幅宝图,都是南宋时期的刻石,包括天文图、地理图、平江图和帝王绍运图,每一幅都是无价之宝,让人感受到古人知识的结晶。除了室内展品,室外也有许多惊艳的书法碑刻、廉石、石像、大成殿和明伦堂,真的是一次绝妙的碑刻文化体验。这里可以说是苏州文运...
苏州文庙和府学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创建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其庙学合一的模式为当时许多州县所效仿。苏州文庙极盛时,占地近200亩,现存面积仅30余亩。 苏州文庙和府学 苏州文庙整体坐北朝南,由东、西两条轴线构成,东轴线包括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西轴线包括七星池、明伦堂。 大成门(戟门) 苏州文庙的...
苏州文庙府学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创建,被誉为“江南学府之冠”。如今的苏州碑刻博物馆内藏有四大宋碑,即《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镇馆之宝《平江图》碑。文庙内有四株著名的古银杏,深秋来此,还能欣赏黄叶纷飞的浪漫景象。
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的次年,在南园遗址上,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范仲淹聘请当时著名教育家胡瑗为教授,因为办学有方,一时名闻天下,成为各地州,县学效仿的楷模。此后历经拓建到明清两代府学文庙的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
苏州府学文庙是省内唯二庙学俱全的府级学宫之一,位于今旧城内人民路613号;东邻人民路,与可园、沧浪亭相望,西北两侧为苏州中学所包围,南部为文庙古旧物交流市场;文庙府学建筑群今辟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府学文庙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原为五代吴越钱氏北园旧地,系范仲淹任知州时创立;元祐四年(...
为反映苏州文庙府学风雨兼程近千年的历史,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联合苏州中学,历时一年筹备,推出了此次展览。该展中的70方碑刻,作为见证苏州文庙府学前行历程中闪光的坐标,将最大程度还原出一个“千年书乡”的文脉传承史。 苏州文庙府学,初为州学。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创建于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址,...
据记载,苏州文庙府学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在南园遗址的基础上创建的,迄今已有980多年历史,现今保留下的面积只有当初的六分之一。当年府学建成后,范仲淹亲自出面邀请著名学者胡瑗来掌教。关于胡瑗执教苏州的经历,《宋史》是如此形容的:“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以...
活动由校友会副会长殷健组织统筹、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淑华协调落实,MBA校友、在校师生及亲友共同参与。苏州大学MBA中心副主任王魏莎、沈炜策、MBA校友会会长李珂、联合会主席白云剑也参加了本次活动,与大家一起拓唐宋美泉、游文庙府学,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德善书院体验碑刻文化的魅...
苏州文庙 北宋名臣范仲淹,景祐二年(1035年)创建。范仲淹时任苏州的知州,将州学(后来称府学)和文庙结合,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其他地方和后世效仿,所以说“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 比较重要的有几个方面①范仲淹 ②文庙(礼学逐渐走向理学,孔孟之道盛行…) ③碑刻(著名的四大宋碑) 与北宋苏州 (平江府)④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