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3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夜晚,苏东坡刚脱了衣服准备睡觉,看到月光透过窗户,兴致勃勃地要出门赏月。但一个人赏月太寂寞,于是去承天寺找张怀民。发现张怀民也没睡,两人就趁月色在院子里散步。🤝【相识过程】 张怀民1078年被贬黄州,而苏轼1079年陷入乌台诗案,1080年被贬黄州。两人都在黄州城南居住,由此成为了好...
在一个月亮亮得像洗过的水般的晚上,苏东坡正打算瞌睡咋,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捉弄一下月光,但一想,他更想和老友一起享受这美丽时光,于是便奔向承天寺找张怀民。结果“怀民还没合眼”,正好他也没睡,俩人就在院里溜达,一起观察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这画面真是安静得能听见虫子开会,夜晚美得让星星都...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在黄州沉淀了三年,洗尽铅华,个性、气质、思想均得到了升华,居住于雪堂,耕种于东坡,已然成长为苏东坡。 两个经历相似、性格相投、语言相合的朋友,必须擦出火花啊,比如灵感雪花、智慧火花、诗意火花、夜色火花。 尽管只是个主簿,张怀民动手能力也极强,组织人在江边建了一座“快哉亭”,两人时常饮酒畅...
有一年,农历十月十二日,网上掀起铺天盖地的纪念——“今天是苏东坡大半夜去承天寺找张怀民941周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民亦未寝”,都成了网上被二创的一个流行梗。 我们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因为我们太希望人生中有张怀民这样一个朋友了。
瞧瞧,张怀民这小子还真有点运气,居然能搭上东坡先生这样的交情!懂那时候情况的人应该知道,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是1083年写的,正好是苏轼在黄州被贬的第三个年头。这句话其实有两重意思,一是说苏轼和他的好朋友过得悠闲自在,二是指那些只知道追名逐利的小人根本懂不了这样的清幽意境,同时也在表达自己...
元丰六年,即1083年,苏东坡在黄州度过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雪堂已经落成,朝云也诞下了孩子,然而在这个夜晚,孩子尚未满月,想必已安然入眠,于是“无与为乐者”的苏东坡,不禁想起了当初贬谪黄州时,曾一同暂住承天寺的张怀民。张怀民同样“未寝”,似乎在等待着他的挚友。两人漫步于寺中,不知不觉间,张...
张怀民,历史中的小人物,他是黄州基层官吏。很多人知道历史上有个张怀民,是因为他是苏东坡的好朋友。苏东坡写过一篇小品文《夜月寻张怀民》,这篇文章不足一百字,却塑造出两个风流洒脱,志趣高尚的文人形象。元丰六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十月十二日这天夜晚,他刚要睡觉的时候,看见月色入户。皎洁的月光,让他...
——苏东坡的社会关系图。图源@月小水长 真的,有生之年,没想到能被一张图吵到我的眼睛。我仔细看了看,除了零星的政敌和同事,图里一大半的人,都是苏东坡的朋友。作为北宋著名 e 人,苏东坡人缘真不是一般的好。朋友们超爱他,清一色的夸夸团,夸他有才,还夸他帅。黄庭坚夸他眉眼生得好,“眉目云...
苏东坡与张怀民相关的诗句最著名的是苏轼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片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背景介绍: 这首诗记录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苏轼正准备解衣入睡时,看到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