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岸散文第一辑大地上的事情》由暗香0000创作,目前已更新77个节目,包含关于苇岸、代序:一个人的道路、大地上的事情一、大地上的事情二、大地上的事情三等内容。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更多好内容尽在喜马拉雅。
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就像一盏明灯,它必将照亮许多学生僵化的脸庞,或许还有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与学生分享麻雀在日出前后的不同叫声,探讨苇岸为何要说“把麦田搬走”,而不是“把麦子搬走”。我们还需要和学生一起体会苇岸那种谦卑而善良的和善,感受他如何将胡蜂视为邻居,将野兔看作土地...
大地明亮,它敞着门,为一切健康的生命。此刻,万物的声音都在大地上汇聚,它们要讲述一生的事情,它们要抢在冬天到来之前,把心内深藏已久的歌全部唱完。 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把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是任何成熟者必至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手脚...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季节的怀念:“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
论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意识 苇岸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绝妙的创作形式,它将精巧的语言表达与精确而细致的观察相结合,引人入胜地反映出自然环境中的景象和景观。《大地上的事情》是一篇描写江湖风情的短篇散文,可以说是一种生态意识的典型体现。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大地上河流、江河...
读本书再睡觉创作的人文国学有声书作品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目前已更新4个声音,收听最新音频章节陈艺心朗读 《大地上的事情》 第四集。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
没有土地,我们哪儿有根?没有土地,我们枝头上的语言就可能是奇葩。所以,苇岸的重现——我指的是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就是一座灯盏,它必然会照亮我们许多学生僵化的脸庞;当然或许还有教师。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跟学生聊聊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是不同的,日出前,它们的叫声是“鸟、...
1论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伦理观论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伦理观【摘要】苇岸被誉为“大地之子”,这是由于他散文的表现方式、叙述角度、情感意蕴都有其独特性。本文通过探究他一生关注的“大地上的事情”,挖掘蕴含其中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土地道德,从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