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花蕊夫人所作,表达了她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感悟。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家虽然已经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城市虽然已经荒芜,但春天的草木依然茂盛。在...
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内容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的生平简介 花蕊夫人,姓费或徐,后蜀孟昶的妃子,以其才貌双全著称。她生于五代十国时期,自幼便能文善诗,尤长于宫词。花蕊夫人不仅容貌出众,且文学修养深厚,曾仿...
赵匡胤知花蕊夫人善作诗,便令花蕊夫人吟诗,后又令其做新诗。眼见国破家亡,夫君孟昶惨死,心下不禁悲从中来,一曲《述亡国诗》就此而成。《述亡国诗》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前三句更是委婉含蓄的陈述事实而已。
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热门...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抒发了花蕊夫人对国破家亡的痛感。整首诗从头至尾,词汇婉转,意涵深长,语言犀利,却无一脏字,让读者不禁感叹其高明之处。她的诗中,将天下男儿骂了个遍,诗歌昭示着一个女人的愤慨与无奈,同时...
(《十国春秋》)终因不忘故国,以罪赐死。 据《十国春秋》载,太祖听说花蕊夫人的诗写得好,有一次要她写诗,诗应说清蜀国亡国的原因。“其诗有‘十四万人齐解甲,可无一个是男儿’之句,太祖大悦。”(同上,第二册,七四八页)此诗有的本子题为《口占答宋太祖》,第四行第一字作“更”或“可”,当以“宁”...
花蕊夫人作《述国亡诗》的真正目的,就是向赵匡胤点出后蜀一战即溃的根本原因。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孟昶在成都宣布投降时,花蕊夫人在后宫是不知道的。这说明孟昶是瞒着花蕊夫人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后蜀朝廷公开讨论后的决策。孟昶是皇帝,但花蕊夫人是他最爱的女人。平时两人都是共同讨论政治的,即便要投降也...
《述国亡诗》是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第一句叙述了蜀国降宋的事实,第二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第三句具体描述了蜀国投降的惨状,第四句则运用反问句式和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和文武群臣的丑态,从而表达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白话译文: ...
在孟昶去世后,赵匡胤便找机会让花蕊夫人侍宴。花蕊夫人只得宛转从命,饮酒中间,赵匡胤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善舞,便命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 花蕊夫人感慨于自身遭遇,便作了一首流传千年的《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