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中国古代对老年人年龄的雅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有着独特且富有诗意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与敬仰。本文将详细介绍“花甲...
耄耋:读作【mào dié】。这个词指的是非常高龄的老人,通常是指八十岁以上。其中,“耄”指八十岁,“耋”指九十岁,因此“耄耋”一词合起来就是用来形容非常高龄的老人。 期颐:读作【qī yí】。这个词来源于《礼记·曲礼篇》中的“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它常用来...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
耄耋是指非常高龄的老人,通常是指八十岁以上。这一称呼表达了对长寿的尊崇和敬意。耄耋之年的老人通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照顾。 期颐 期颐指的是一百岁。颐是养的意思,期颐指的是人生以百岁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百岁老人通常受到社会的尊崇和特殊照顾,因为他们经历了漫长的人生旅...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长六十一岁。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 ...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 1. 花甲 花甲,指60岁。这一称谓源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称为一甲子。由于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故又称花甲。有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因此称作“花甲”。当然,也有...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反馈...
答案示例:周岁(一岁),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五十),古稀(七十),耄耋(八十),期颐(百岁)。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思路分析与延伸: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
花甲出自古代历法,以60年为一循环,多次循环故命名为花甲,因此60岁也被雅称为花甲。13、古稀—70岁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它的意思是指自古以来活到70岁的人很少见。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七八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并没有古人所说的那么稀少,这种说法就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古代生存环境艰难。先不...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发苍苍;一百长命百岁。 1、出处 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