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有一座灌溉工程,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比都江堰和郑国渠都还要早300多年,至今仍在持续发挥作用。这座存在了2600余年的水利工程就是芍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到芍陂考察 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亲临芍陂考察,惊叹为“天下...
隋代开皇三年,安丰县移到芍陂旁边(现在位于安丰塘西侧北端,为安丰塘镇政府所在地),因为县名有“安定丰收”的吉祥之意,越来越多的人又称芍陂为“安丰塘”。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水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
(25分)材料一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 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一摘编自朱立琴、 王黄莫楠、 郑大俊 《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材料二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
安丰塘,古称芍陂,号称“天下第一塘”,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与都江堰齐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堤周约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亿立方 - 良子于202409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8.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芍陂,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对农业发展和航运做出了巨大贡献。芍陂,又称为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水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在春秋时期,楚庄王任命孙叔敖担任令尹的职务,并主持兴办了期思雩娄灌区和芍陂等重要水利工程。芍陂的修建,使得当地人民不再受到旱涝...
2000多年前孙叔敖修建的水利工程,芍陂你知道怎么读吗#知识分享 #文化旅游 #历史古迹 - 文史古迹任远行于202206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49.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芍陂体现了古代高超的水利工程科技水平。芍陂是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主要由引水渠、陂堤、灌溉口门、泄洪闸坝、灌溉渠道等组成。其选址科学、布局合理、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区域洼地和水系条件,用最小的工程量实现了最大的蓄水和灌溉效益。芍陂灌区有较为完整的灌溉渠道,渠系分干、支、斗、农、毛5级,...
芍陂水利工程,曾被誉为“水利之冠”,至今对淮河以南地区的灌溉、航运、养殖、屯田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孙叔敖沿淠水而上,勘测来自大别山水源。在淮南一带,征集民力,疏沟开渠,洼地除涝,高地防旱。就选定淠河之东、瓦埠湖之西地带,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大规模围堤造陂120里,...
公元前597年左右,楚国令伊孙叔敖根据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芍陂经过历代的整治,一直发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