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最初是在唐初沿用了北周及隋朝的旧制,于重要地区设置总管来统兵,也就是调度的军事长官。其名称正式出现是在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2),正式和有计划地设置则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职能与权力: 节度使最初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到了唐朝天宝之后,节度使又兼任...
节度使是唐朝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具体来说,节度使的职责和权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军事管理:节度使负责管理和训练本地区的军队,维护地方的治安和防御。节度使通常会担任军队的统帅或指挥官,领导军队进行各种军事行动。行政事务:节度使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行政事务,包括官员的...
掌握了财权,好了,兵权和财权都有了,节度使实力大增。 不过他们似乎还欠缺一项重要的权力,没错,那就是行政权。 节度使设置之初,唐政府还是会临时派出观风俗使、黜陟使、巡察使、采访处置使考察一下地方州县官吏做的怎么样,是不是对朝廷毕恭毕敬之类的,然后将情况汇报给中央政府。 没错,这些各种各样的使都是“...
高适任职的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具有军政大权。节度使,是唐代外臣之最高职。唐初,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管区辖数州,总揽军政大权,时称大都督。景云二年(711年),改称都督。至先天、开元年间,边镇儒将如萧嵩、王晙、张嘉贞、张说、王琦、牛仙客、王忠嗣等,时以节度使兼管数州,权力集于一身,职位极...
军镇的长官就叫节度使,这十个藩镇只有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其他九个全部在边陲,而且节度使不仅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非常大,而且地位显赫。按当时的惯例,节度使若立了功,就有可能被调到朝廷做宰相,这样就有可能形成藩镇实力庞大,稍有不慎就形成了叛乱。而恰恰这是在唐玄宗时期,留给我们最深记忆但也是...
节度使是唐朝出现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官职,它影响了大唐中后期百年的政局,以安禄山,朱温为代表的这些节度使,都引发了不小的乱子,节度使到底是什么样的官职,他们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呢?为何总能引发战乱? 其实节度使也并非是突然出现的,在南北朝的时候,有很多都督这类的职务,都是专门负责一方军事,后来唐朝改称为总管,每次...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
政、财、人等各方面,实际上相当于地方的帝王。我们可以看出节度使的官位有多高。通过上面的两点,我们和现在的官位对比,恐怕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如果非要对比的话就是几个职位的综合体,地方军区司令兼书记兼相关省长等职位于一身,所以节度使的权利是非常的大。
3、最后又通过扩大节度使的权力,使这个职位进一步拥有了行政权。到了这个时候,节度使就成了地方上的”一把手“、一方诸侯,“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由于掌握了军队的生杀、赏罚、升降,士兵们对节度使的依赖性也极强,他们“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而电影《聂隐娘》,讲的正是为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