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一个问题上依然争论不下:我们究竟应该把艾希曼这样的凶手归类到何处,要怎么看待他呢?艾希曼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因叙述者而异:他或者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却在极权主义之下被调教成缺乏主见的谋杀犯;或者是一名执迷于种族灭绝的偏激反犹太主义者;要不然根本就是一名精神病患,那个政权不过是遮掩其虐待狂本质的幌子罢了。
1 公开审判 1961年4月11日,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公开审理艾希曼。主审法官三人,分别为首席大法官默施和另外两名法官本雅明·阿利维、扎克·扎维。被告是艾希曼。起诉人——以色列的首席律师基第翁·豪斯,和他的助手,还有辩护人。因为担心对艾希曼进行袭击,所以艾希曼被关在一个防弹玻璃亭内加以保护。插图:庭审中的艾希...
这里涉及的三部影片,都是对艾希曼以“执行命令”为其辩护时所做的拷问。不同的只是三种拷问分别采取了人性的、法律的、哲学的视角。 人性的视角:《世纪审判》 《世纪审判》(2015年),是BBC为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而拍摄的,是以1961年对艾希曼的世纪审判进行电视转播为题材的电视电影。为了记录这次世纪审判,...
著名历史学家利普斯塔特详述了艾希曼审判的过程,并对汉娜·阿伦特等哲学家在犹太人大屠杀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补充论证,深入分析了大屠杀幸存者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艾希曼审判》一书结合了历史视角和当代紧迫性,在叙述中注入了扣人心弦的情节。 是谁发现了纳粹屠夫艾希曼 文| 德博拉·E. 利普斯塔特 来源| 《艾希...
艾希曼审判 1961年12月15日,星期五,早上九点,艾希曼被判处死刑。 艾希曼是纳粹德国高官,在整个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虽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但他曾参与输送、驱逐和杀害犹太人,是政策忠实的实行者。几百万犹太人就死在艾希曼的命令之下,艾希曼也被称为“死刑执行者”。
《艾希曼审判》一方面捍卫历史事实,另一方面也有着明确的警惕反犹主义思想死灰复燃的立场。需要注意的是,阿伦特过于武断地将艾希曼视为一颗螺丝钉,强调极权体制之下不加思考和判断的“平庸之恶”会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利普斯塔特将大屠杀主要归咎于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参与者的个人意愿与能动性,也容易走向另一种简单化的历史解...
根据一手资料深挖庭审细节,细腻笔触还原艾希曼审判现场,深度讨论人性的“恶”的问题。 补充论证阿伦特等对于大屠杀的讨论,冷静客观评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作者利普斯塔特是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顾问,为大屠杀研究事业奋斗终身,《艾希曼审判》是其集大成之作。
1961年12月15日,法庭宣布艾希曼被判有罪,并判处死刑。这是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次判处死刑的案件。艾希曼对此判决提出上诉,但被以色列最高法院驳回。1962年5月31日至6月1日午夜,艾希曼被处以绞刑。他的遗体被火化,并将骨灰撒入地中海。艾希曼的审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反响。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就此撰写了《...
她近距离旁听了艾希曼审判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撰写了这本书。她观察到,审判席上的艾希曼并未展现出凶残或变态的一面,也缺乏对犹太人的仇恨,甚至看不出有任何坚定的意识形态信念。他的外表和言谈举止都显得普通而平常,与周围的人无异。在审判过程中,他表现得体面且冷静,偶尔还会引用康德的...
雪先谈时事:关于以色列36 艾希曼审判(7)忘记过去 1 是报仇吗?坚持公审艾希曼,动机是血债血偿的报仇吗?从艾希曼审判结果看出,这显然不是本˙古里安的初衷。艾希曼是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民事法庭判处死刑并被执行的人。以色列法律对死刑限制非常严格。除了间谍罪和纳粹战犯外,以色列是没有死刑,即使故意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