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名称艾叶煎丸 处方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右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熬成煎,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心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下经冷,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粥饮送下。
中医方剂•《圣惠》卷二十八•艾叶煎丸 【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 【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脐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劳后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
艾叶煎丸--《圣济总录》 【处方】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右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熬成煎,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心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下经冷,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
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 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脐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劳后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艾叶煎丸 处方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
《圣济总录》卷九十:艾叶煎丸 处方 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 右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熬成煎,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劳,心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下经冷,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粥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更...
艾叶煎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
艾叶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艾叶煎丸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 【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
解析 C 本组题考查要点是"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毒性药材和饮片的用法用量"。①小叶莲:3~9g,多入丸散用。②飞扬草:6~9g,外用适量,煎水洗。③艾叶: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④两头尖:1~3g,外用适量。⑤附子:3~15g,先煎,久煎。
艾草煎汤洗浴,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形式。艾草浴有着驱寒气、湿气、除菌、止痒、润肤、活血、通络等功效,在“药圣”李时珍的故里即有很多用艾叶浴的习惯,而民间自古有着“洗了艾草浴,一年身上好”的谚语。 端午至,艾飘香, 又是一年至阳时, 由艾香到气香,开启一次由外及内的养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右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熬成煎,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心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下经冷,带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