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意思是:物质现象(色)与事物的本质或本源(空)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出处与背景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出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由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翻译。这部经典...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直译为:色与空不同,但二者存在联系,甚至同源,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字面直译,常人仍难以理解,似是废话。何为色?不必拘泥于文字的精准性,因其含义因人而异,只求大致意思即可。大致指我们肉眼所见的有色世界。有色世界相对佛家的“无色界”,有色界即...
空不异色: 与“色不异空”相反相成,“空不异色”强调的是,空性并非脱离物质现象而独立存在,而是蕴含在一切物质现象之中。 这表明,空性不是一种与物质世界相隔绝的抽象概念,而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 综合理解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话揭示了佛教对于物质世界与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洞见。它告诉我们,物质世界与...
概念 解释 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关系 例子 色 物质现象,一切可见可感的事物 色是空的表现形式,空是色的本质 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人身感受 空 空性,并非虚无,而是缺乏独立自性的状态 空是色的本体,色是空的显现 泡泡的空,云朵的空,思维的空 色即是空 物质现象的本质是空性,它没有独立自存的实质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是物质现象没有恒常不坏的实质,而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因而是空。但空并非“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所谓成住坏空,空是生灭变化之过程。因缘的假象宛然,而且并不妨碍有。这是对物质和空的一种哲学思考,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因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形色、色身,也可以说就是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或者一切物质形态,比如金钱、地位、名誉。“空”是指虚空,真空。“不”和“异”是双重否定。物质的“色”有一种先天性,就是包含着不稳定,包含着“短命”。“色不异空”,就是说所有形色有相的东西...
在佛教的经典《心经》中,有四句话,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深含着佛陀对事物本性的观察和教导,旨在帮助我们超越对事物的二元对立和固有观念,去认识事物的真实面貌。让我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逐一解读这四句话的含义。首先是“色不异空”。这句话告诉我们,外在的形式和色彩...
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从缘起的角度来看。缘起的种种色法,皆是从性空中衍生出来,没有性空就没有色法。从事相上来讲,色法和空性是没有差异的,所以叫做“不异”。我们仍以拳和掌做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握拳是“色”,摊开手掌是“空”。所以说,没有空,色就无存在的空间;没有色,也体现...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佛教心经,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是观音菩萨与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它体现了一种哲学智慧,让我们更客观地认知世界、启迪心智。般若音bō rě,佛教用语,智慧,通过直觉洞察获得的先验智慧或最高知识。《心经》在佛学界颇受推崇,评价...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说:色不异于空,空不异于色,色当下就是空,空当下就是色。 色是色相,一切有形质的物质皆称为色。其实也就是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种色尘可分类为: 1)可对可见色:可以面对也能看见的色相。比如手机,电脑,灰尘,细菌,光,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