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中期祭坛距今约4800年,以瑶山、反山、汇观山为代表,目前看来,瑶山祭坛级别最高。 瑶山祭坛平面呈方形,由里向外分别为红土台、灰土围沟、砾石台面,其上分布13座墓葬,墓葬分南北两列,分别打破祭坛,随葬品丰富,琮、钺、三叉形饰只见于南列诸墓,玉璜、纺轮只见于北列诸墓,简报推测当时有男女之别,出土器物...
良渚窑山祭坛是良渚先民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 【二、良渚窑山祭坛的历史背景】 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是我国史前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广泛,以杭州市为中心,涵盖江苏、安徽、上海等地。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分工明确,城邦国家形成,具备较高的文明程度。窑山祭坛...
良渚古城遗址,一个涵盖14.33平方公里的庞大区域,由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一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高坝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瑶山遗址作为良渚古城遗址中年代较早的遗迹,不仅是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区域之一。瑶山遗址内包含一处祭坛和一组高等级的墓地,两者呈叠加状态。瑶山祭坛,这座先于...
良渚人的手工业与祭坛文化 在良渚文化的繁荣时期,琮、璧、冠形器、三叉形器等礼器在墓葬中的差异显著。最高等级的墓葬中,这些礼器一应俱全,且工艺精湛。随着墓葬等级的降低,礼器的规格也随之递减。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的墓地,特别是高等级的大墓,大多位于人工堆筑的土坛之上。此外,良渚文化的祭坛也分为...
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遗址点,瑶山遗址公园将于9月29日试开园。公园核心遗址点为瑶山祭坛和高等级墓地,试开园期间,访客门票免费,但需提前七天预约参观。 作为良渚古城遗址中年代较早的遗迹,瑶山遗址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旅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申遗成功后,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和外围水利系统共同构成约14.33...
🏺 瑶山遗址位于杭州余杭区,是一处由祭坛和13座高等级墓葬组成的复合遗址。这座遗址在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兴建之前就已经存在。瑶山遗址不仅是良渚古城遗址中唯一一处祭坛遗址,还展示了良渚时期的历史环境特征。它与城址区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一系列分等级墓地共同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早期国家形态的...
5000年转瞬即逝,良渚人当年观测天象的遗迹至今仍历历在目。而在1987年,考古学家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又有了新的发现——良渚早期的祭坛墓地,这一重大发现,仿佛揭开了那段古老传说的神秘面纱。瑶山,坐落于良渚古城东北的大遮山南麓,是一座海拔约35米的小山丘。古时的良渚人巧妙地将山顶削平,并在此修筑了...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良渚早期的祭坛墓地 瑶山位于良渚古城东北方向的大遮山南麓,是一座海拔约35米的小山丘。良渚人将山顶削平,修筑方形土台,山顶土台呈方形覆斗状,西北边缘的土层下还筑有保护性的石坎。 土台四边分别朝向东、南、西、...
汇观山祭坛形制与瑶山祭坛十分相似,建于山顶,平面基本为长方形,中部偏西的位置以挖沟填筑的方式筑祭坛中心,平面亦呈“回”字状的内外三重的形式。汇观山祭坛西南部发现清理了 4 座良渚文化大墓,其中 M4 打破了祭坛灰土方框的西边,破坏了祭坛的原有格局。1999—2001 年,为复原和展示汇观山遗址,考古工作者对汇观...
(1)良渚先民后来掌握了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观象测年方法,使得观象地点的选择不再那么严格而固定,取代了那种在山顶上建造观象台的方式。良者文化晚期主要在玉璧上出现的鸟立高台符号,或许正是在高台上立圭表的象征。 (2)在良渚古城建成后,祭坛的祭祀功能或许被移至莫角山宫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