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般若流支(梵文:Gautamaprajñāruci),也译作瞿昙般若留支,流支,般若流志,般若留支,智希,慧爱,瞿昙流支,瞿昙留支。姓瞿昙,名般若流支。婆罗门种,南印度波罗奈城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与毗目智仙一同进入洛阳,随后在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移住邺都。元象元年(538年)至武帝元年(...
般若流支是一位南印度波罗[木奈]城出身的婆罗门,姓瞿昙。他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来到中国,抵达魏都邺地,期间与昙曜、菩提流支一同参与了重要的佛经翻译工作。这段时期,他们合作翻译了包括正法念处经、顺中论在内的十四部共八十五卷经典文献,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然而,关于般若流支的...
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说佛昔为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转供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出菩萨本行集经第二段。 更新至:第1章 免费 解脱戒经 ?解脱戒经?是佛教术语,属于佛经的一种,由元魏时期的瞿昙般若流支翻译。解脱戒经...
般若流支 南北朝 即瞿曇般若流支(梵文:Gautamaprajñāruci),姓瞿曇,名般若流支。也譯作瞿曇般若留支、流支、般若流志、般若留支、智希、慧愛、瞿曇流支、瞿曇留支。婆羅門種,南印度波羅奈城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與毗目智仙一同進入洛陽,隨後在孝靜帝天平元年移住鄴都。元象元年至武定元年於鄴都金華寺、...
般若流支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名Prajn~a^ruci 。意译作智希。又称般若留支、瞿昙般若流(留)支、瞿昙流(留)支。南印度波罗□城人,姓瞿昙,婆罗门种。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来中国,在魏都邺地,于五三八至五四三年间,与昙曜、菩提流支共译出正法念处经、顺中论等...
(人名)Praj ñ ā ruci,三藏法师名。译曰智希,慧爱。续高僧传一曰:「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二十唯识上曰:「魏时有居士名般若流支,此云慧爱。」
般若流支 《得无垢女经》由般若流支翻译,记录了舍婆提城的比丘们与诸大菩萨们的法会。故事围绕得无垢女展开,她来自王族,自幼亲近佛法,得以拥有超凡智慧。经文通过她与智慧者的问答,探讨了菩萨行的重要性及其修行的深远意义。得无垢女提出的问题引发诸大菩萨和声闻的大讨论,展现了追求智慧与觉悟的道路。最终,佛陀...
瞿昙般若流支(梵文:Gautamaprajñāruci),姓瞿昙,名般若流支。婆罗门种,南印度波罗奈城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与毗目智仙一同进入洛阳,随后在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移住邺都。元象元年(538年)至武帝元年(543年)于邺都金华寺、昌定寺进行译经的工作。共译出《正法念处经...
般若流支,梵名 prajn~a^ruci,意译 智希。解释 意译 智希 又称般若留支、瞿昙般若流(留)支、瞿昙流(留)支。典故 南印度波罗[木奈]城人,姓瞿昙,婆罗门种。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来中国,在魏都邺地,于五三八至五四三年间,与昙曜、菩提流支共译出正法念处经、顺中论等十四部八十五卷。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