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广东省深圳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船坑村的舞麒麟主要流传于宝安区大浪街道大船坑、水围、浪口一带,以大船坑为主,其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客家民俗的典型体现。大船坑舞麒麟以“麒麟”为主要表演道具,其长约六米,披红挂绿,鲜艳夺目。整个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围、双麟...
舞麒麟是深圳民间一大特色,当地有“东麟西狮”之说,即东部客家地区多数舞麒麟,西部广府地区多为舞狮子。在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排榜村,舞麒麟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已传入近200年历史。袁贵昌是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排榜舞麒麟的第四代传承人。近年来,他接过排榜麒麟舞的传承重任,推动组建起覆盖老中青、30...
其中永胜堂舞麒麟创于1840年,朱古石、大康舞麒麟等创于民国初年,均有百年历史。此外还有不少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麒麟队,比如安良、沙塘布麒麟队的传承人及所在辖区都深受舞麒麟影响,见识了这一传统文化习俗的魅力,均顺利组建麒麟队。 在永胜堂麒麟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名队员的小腿肚子都扎着红色的脚猛,...
香港特区政府协助本地传承团体,成功将十二项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古琴...
舞麒麟是深圳民间一大特色。当地有“东麟西狮”之说,也就是东部客家地区多数舞麒麟,西部广府地区多为舞狮子。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鳞甲,尾像牛。雄者为麟,雌者为麒,统称麒麟,居“麟凤龟龙”四灵之首。民间认为,神兽会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祥纳瑞。过年过节、婚庆迎亲...
客家舞麒麟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和祭祀文化的民间舞蹈。客家舞麒麟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已惠州一带出现,随着客家人的搬迁,将客家舞麒麟带至东莞、深圳及香港。客家舞麒麟至今仍然保留与客家务农相关的祭祀文化,舞麒麟不仅是一种表演,也具备宗教意义。表演形式 客家舞麒麟每逄出麒麟都一定需对当地的祠堂、神社举行祭祀,每...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宋书》舞麒麟是来自民间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多流传于广东地区,常在一些特殊节日中表演,有祈福致庆的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下深圳市大船坑舞麒麟和坂田永胜堂舞麒麟的魅力!大船坑舞麒麟大船坑舞麒麟是大船坑客家人常用于节庆活动表演...
张文郁自豪地把自己比作出人头地的麒麟。 从此,天台就有了“舞麒麟”的民间舞蹈。 朗朗马,天台方言,指小人两脚分开,身体向前,骑坐在大人肩膀上。 舞麒麟 2009年6月,“舞麒麟”列入第三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麒麟”是天台县老城元宵之夜“赶道地”的民俗表演之一,因为民间相传“麒麟送子”,所以特别受...
1月29日,大年初一,曲靖市麒麟区“千人舞麒麟”活动在南城门广场举行。曲艺、舞蹈、器乐、花车路演等节目轮番上演,为广大市民送上一场年味十足、精彩绝伦的新春民俗视觉盛宴。 “千人舞麒麟”活动现场(2025年1月29日摄)。 “千人舞麒麟”活动现场(2025年1月29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