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
舒伯特的《鳟鱼》以柔美的旋律和极具欢快的律动感配以钢琴伴奏,描绘出了小鳟鱼欢快嬉戏的场景和渔夫狡诈凶残的真面目。《鳟鱼》带给人的最大听觉冲击来自于其丰富多变的钢琴伴奏音。第一乐段中为了反映活泼自由的氛围,使用了连续急迫的六连音,使人仿佛置身于小鳟鱼轻松愉快的水中生活里;而在第三乐段中为了凸显渔夫...
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
创作背景 这首艺术歌曲于1817年完成,当时舒伯特只有20岁,亦是他一生的一首钢琴五重奏乐曲,是受一位非常富有的奥地利赞助商兼业余大提琴家Sylvester Paumgartne所委约创作。《鳟鱼》原本是由18世纪德国诗人舒巴特所作的一首诗。舒巴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鳟鱼这首诗。舒伯特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