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饲虎 [ shè shēn sì h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è shēn sì hǔ ]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这三幅壁画均位于吐火罗语曾经使用过的地区,因此,它们的存在不仅从图像的角度再度证实了舍身饲虎本生在吐火罗语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也说明了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并产生了新的表现形式,同时吐火罗语异本曾作为一个重要的文本在当地流传。综上,舍身饲虎本生在多个文化圈中广泛流传,吐火罗语异本...
舍身饲虎[ shè shēn sì hǔ ] ⒈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
【成语】:舍身饲虎 【拼音】:shè shēn sì hǔ 【简拼】:sssh 【解释】: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 ,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舍身饲虎:这个故事出自《贤愚经》卷1《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在古印度宝典国有三个太子,一日同到山中游玩,他们看见一只刚生下数只小老虎的母虎,趴在那里已经被饿得奄奄一息了。三太子萨埵见状不忍老虎一家就这样被饿死,他将二位兄长支走,来到老虎面前,饥饿的老虎已无力进食。萨埵用剑刺伤身体,鲜血喷涌...
倾注了对古代艺术的膜拜和理解,并在色彩和笔触上展示了他经过三年的参摩而获得的收获,使壁画的精髓在他的笔下焕然一新。严格来讲,这幅作品是大千先生对《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图》的理解与再创作,无愧为大千先生艺术创作生涯中的至精至美之作。民国三十六年大风堂自印本彩色珂罗版 ...
舍身饲虎的故事 舍身饲虎的故事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位名叫巴拉纳甘的农夫,他家庭贫困,生活艰难。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下定决心要寻找一只猛兽来饲养,以便可以卖给富有的商人获取一笔可观的财富。 巴拉纳甘听说森林深处有一只出类拔萃的孟加拉虎,他被这个消息深深地吸引。他开始了...
佛陀本生舍身饲虎 前记:佛陀舍身饲虎的典故,大约听说过,略云:释迦牟尼佛过去本生为三王子摩诃萨锤,一日与二兄长远游于园林,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饥饿羸瘦命将欲绝,不容余处为其求食。三王子欲发大悲为其舍身,劝走二兄长后,自放身于虎前。因虎羸...
百题词典成语舍身饲虎成语详解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成语接龙 白云亲舍 ...
常书鸿油画临摹敦煌壁画莫高窟北魏第254窟萨埵那舍身饲虎 按照佛教经典的分类传统,“本生”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所做的众多善行故事。这些善行的积累导致了释迦牟尼能够最终成就佛果。《舍身饲虎》分为5个情节、7个画面,将人物、地点、情节,以连续构图的方式连接在同一时空转换,即采用了从印度、中亚传来的异时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