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 18 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当时“燃素理论”的影响 ( 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失到空气中去了 ) ,使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溶于水.试回答:(1)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 两句;(2)叙述氧气化学性质的...
有这样一段资料: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由于燃素的释放,燃烧后的物质质量应当减小,但法国科学家 拉瓦锡在研究磷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的宝贵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和瑞典化学家舍勒。探讨的 重点主要是:他们怎样发现了将会使化学及其燃烧 理论发生革命的元素——氧;而这种伟大的实验发 现又为什么没有在他们手中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 1普利斯特里 约瑟夫·普利斯特£g(JosephPriestley),英国实验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 ...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灰,而燃素则变成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该减少,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灰,而燃素则变成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该减少,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
故答案为:磷、金属等燃烧产物的质量变大;(3)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得,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答案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4)该反应的反应物...
因为他们相信当时的“燃素论”燃素说是形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一个解释燃烧现象甚至整个化学的学说。燃素说认为,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的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质中,这种要素就是燃素(phlogiston);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这就是火;油脂、蜡、木炭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