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简称《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原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栖岩寺。据史料记载,此碑材质可能为隋文帝杨坚仁寿年间(601年-604年)所赠“鱼籽碑”石料。碑额阳篆“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16字,碑...
对于《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的临写,建议使用2.5CM或3.0CM的方格纸即可,不需要将字形写得过大。考虑到《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的内容比较长,可能需要分为多次才能临写完毕。对于《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的通临,我们要有花费时间较长的心理准备。事实上,后续我们布置的隋碑和唐碑临帖作业,每块碑的内容...
碑首螭首篆书题“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碑身35行楷书碑文,字体古拙端严,具魏碑向唐楷过渡的书法风格,内容以隋文帝复兴佛法、广建舍利塔为核心,表彰了隋太祖、文帝、炀帝缔构佛纲、弘扬道法的功德,为了解隋代蒲州佛教与...
碑首螭首篆书题“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碑身35行楷书碑文,字体古拙端严,具魏碑向唐楷过渡的书法风格,内容以隋文帝复兴佛法、广建舍利塔为核心,表彰了隋太祖、文帝、炀帝缔构佛纲、弘扬道法的功德,为了解隋代蒲州佛教与佛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通高334.2cm(含碑身下榫头),宽99.3~114.8cm,...
《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简称《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原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栖岩寺。据史料记载,此碑材质可能为隋文帝杨坚仁寿年间(601年-604年)所赠“鱼籽碑”石料。碑额阳篆“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16字,碑身刻文35行、每行70字,共约2400字。字径2厘米,书法由魏碑及楷,...
《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简称《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原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栖岩寺。据史料记载,此碑材质可能为隋文帝杨坚仁寿年间(601年-604年)所赠“鱼籽碑”石料。碑额阳篆“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16字,碑身刻文35行、每行70字,共约2400字。字径2厘米,书法由魏碑及楷,...
唐 王勃公元675年,王勃赴交趾(今越南)省亲,同年11月经过广州,曾到访宝庄严寺(今六榕寺),其时(“六榕花塔”)宝庄严寺舍利塔修葺一新,寺僧仰慕王勃的才气,于是请这位名人撰写碑记,王勃思考片刻一挥而就,所以就有了这篇碑文,通篇3200字的古骈文,鸿篇巨制,气势磅礴。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
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又被称为“鱼子碑”,以其石质斑驳、点痕如鱼子的独特质地著称。1979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足见其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非凡地位。📏 这座碑通高约3.34米,宽0.99米至1.15米,厚0.35米至0.39米,碑下有高约0.9米的碑座。碑体碑额的螭首篆书题有“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
根据谷书记和北王庄其他老人的回忆,他们小时候,还有其他石葫芦,石底座等,此碑其上下应还有其他部分组成,它与牛泉镇吴小庄佛塔,应该为类似的样式的佛教舍利塔。通过拓片上文字的辨认,北王庄村其碑,内容如下: 第一面碑文: 山东大明国揜(兖)州府滕县事将乡(使相乡)朱丘社徐庄村(徐庄村,1982年...
以下对“栖岩道场舍利塔碑”( 下简称“鱼子碑”) 从三点 浮图宝瓶,复起紫焰,皆作莲花,还成佛像。到十四日夜,作以赏析。光出塔上,流照山顶,时如贝阙,乍似银台。倾城纵观,连 一、碑文内容释读。镳接轸,歌舞咸作,笙镛并奏。照烂掩于星辰,硁锵振于陵 碑刻为螭首龟趺形状,碑首与碑体相连,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