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舌上生紫疱、坚硬疼痛,其形如豆的病证。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谓:“舌疔舌上生紫疱,其形如豆寒热增。”本病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蕴久化热,热化为火毒;又因心经蕴热,心火上炎而致。热盛于湿者,发为舌疔。...,中医字典
舌疔 病名。《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热憎。”由心脾火毒所致者,症见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坚硬而疼痛,并兼发热恶寒。初起宜泻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或外擦紫雪散,或噙化蟾酥丸。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舌疔大如樱桃,或红或紫,疼痛肿胀、易致化脓出血。《温...
舌疔,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于舌上,故名。是由心经郁火成毒所致。其症状为舌面上长豆形紫庖,坚硬痛剧,甚则出现寒热等全身症状。
瘟疫舌疔 病名。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疔生舌上,或红或紫,疼痛,如樱桃大,破后流脓出血。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用紫雪散。参见舌疔条。
舌疔3 舌疔形象为舌暗紫,右侧3×3mm之红色疱,剧痛。苔由白转黄,晦暗滑润。 【形象】舌暗紫,右侧3×3mm之红色疱,剧痛。苔由白转黄,晦暗滑润。 【主病】心脾火毒;湿温入营;营热夹瘀;血蕴湿热;黄疸。 【病例】痰浊阻肺,气滞血瘀,痰火扰动肝风。
患者症状包括舌上生紫疱,质地坚硬,疼痛难忍,影响饮食和言语,伴有寒热交替。初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可用黄连解毒汤和蟾酥丸。若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舌疔则会迅速肿大,如同樱桃,容易化脓出血。治疗时应采取解毒消肿的方法,可选用粘子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对于患处的外治,可在舌上涂抹冰硼散,...
舌疔1 舌疔形象为舌淡白尖红,起一米粒大白疱,坚硬而痛。苔薄白少津。 【形象】舌淡白尖红,起一米粒大白疱,坚硬而痛。苔薄白少津。 【主病】心脾火毒;气血双亏,虚火上炎。 【病例】气阴两亏,虚火上炎。
中医古籍•卷十五 \ 舌部•舌疔门主论 《心法》曰∶舌疔者,乃心脾火毒。舌生紫泡,其形如豆,坚硬寒热,疼痛应心而起。宜用蟾酥丸含放舌下,随化随咽;或再服三丸,以解内毒。甚者刺之,服黄连解毒汤,兼搽紫雪,徐徐咽之。 汪序 自序 乔序 凡例 卷一\《内经》纂要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
宝宝嘴里长白舌疔了怎么办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子锟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您好,孩子半岁,嘴里有白的东西,一般是孩子有些消化不好的现象,要注意护理的,食物要清淡,如果是饿口疮可以用制霉菌素片的。也要服用妈咪爱的,此病容易反复的,孩子的奶瓶,玩具一类的每天要消毒处理的。 展开全部...
舌疳者,由心脾毒火所致。盖舌本属心,舌边属脾,因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最恶。初如豆,后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急用北庭丹点之,自然缩小而愈。若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