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身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19字。此铳形体较大,应置于架上发射。
zhì shùn sān nián kǔ hán yuè , méi yuè bù chāi méi shù chāi 。 小提示:"至顺三年苦寒月,梅月不拆梅树拆。"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苦寒:(形)极端寒冷;严寒:~地区|气候~。 寒月: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寒冷的月令,指冬天。 小提示:"至顺三年苦寒月,...
元朝 至顺三年 即:1332年 朝代:元朝 至顺,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该年号在元宁宗懿璘质班、元惠宗妥欢帖睦尔时被重复使用,共计4年(1330、1331、1332、1333年)。对应干支: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古代的火药武器30°至顺三年铜炮(1332年)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图的铜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纪年可考的金属管形火器,是当时火药武器的典型代表。炮身外壁纵向刻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由此可知,该炮制造于元朝至顺三年,是同一类别产品中的第300号,可见当时火炮生产和应用的规模。
您提到的“至顺三年良辰吉置款瓷器波斯文”,这涉及到了古代瓷器的鉴定与了解。至顺三年是元朝时期的一个年份,而元朝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术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些元代瓷器上确实会有波斯文或阿拉伯文的装饰,这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于这款瓷器的特点: 年份:至顺三年,属...
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驾崩,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日,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元顺帝(惠宗)。顺帝即位后改年号为“元统”。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也至元六年(1340年),妥...
《元史纪事本末》,至顺三年六月,吴澄卒。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用力圣贤之学,尝著说曰:「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邹、鲁,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分而言之。
同步拍>北京诚轩2018年春季拍卖会>古钱 银锭>元代“至顺三年 兴国路”五十两银铤 出品方: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备注: 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铤一枚,重量:1948克,铤面錾刻:“至顺三年月日销银匠彭祥陈德兴国路抽分山泽所产炼成十分白银伍十两提调官”,共计铭文三十四字,弧首束腰,四周边缘起郭,具典型的元...
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铤一枚,重量:1948克,铤面錾刻:“至顺三年月日 销银匠彭祥陈德 兴国路抽分山泽所产炼成十分白银伍十两 提调官”,共计铭文三十四字,弧首束腰,四周边缘起郭,具典型的元代银铤式样;银铤上下边郭均有剪边,右边郭中部有一处验银槽;元至顺三年为公元1332年,这一时期的官铸税锭存世不多...
题目中提到的至顺三年(1332年)铜火铳现存于博物馆,被公认为现存最古老的金属管状火器。根据历史文献,“铜将军”是元代对部分火铳的别称,尤其指较大型或具有代表性的火器,这一名称体现了其军事地位。尽管该火铳的官方名称可能包含制造年份(如“至顺铳”),但“铜将军”更符合题干的语境及常见考试答案的表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