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阴符经》曰:“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快乐达到极致的人,其性必宽裕优容;心性达到清静无为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经云:至静性廉,至乐性余。人惟取于造化者奢,故终日劳扰,惟视己多所不足,故常戚戚。廉则自收缩,机念自息;余则自...
至静性廉,意思是最安静的性行为是在小屋。 在原始社会,性行为与生存、繁衍后代和族群凝聚力紧密相关,而两性关系在早期阶段往往较为杂乱,缺乏明确的婚姻和家庭概念。那时的性行为更多地是出于生物本能的驱使,而非受到情感或文化的严格约束。 关于“至静性廉,意思是最安静的性行为在小屋”这一说法,从行为规范和文明...
与此相反的是“至静性廉”。“至静”,就是清心寡欲能使人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进而就能辨是非,廉洁不贪。《老子》第十六章上有言:“致虚极,守静笃(达到清澈明朗极其清静的境界,就要坚定地守持它)。”老子在第三十七章上进一步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没有了贪欲之心,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的状...
性廉是指,性就是生命,廉是不贪的意思,性命不贪图长生,就因为性命不贪图长生所以才达到了长生的目的。 人静到极致,即达到了至静的境界,那么天地皆归悉。王勃有句名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至静的境界就是人与周围的万物融为一体,性命贪图万物,万物本身就是性命,所以...
[原文]: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译】:人的性格有的过于追求安逸贪图享乐;有的追求内心沉静节制过度欲望;过于追求安逸贪图享乐就会超越边际物极必反...
至乐性愚,至静性廉。 ——黄帝《阴符经·下篇》 25 2024-07 3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 36 2024-07 4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 33 2024-07 5 虽不过信于人,亦断不过疑于人。——(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这句话是在阐述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品德修养。“至乐性余”意味着当一个人追求极度的快乐时,他的性情可能会变得过于放纵,缺乏紧迫感和节制。这种过度的快乐和放纵可能导致人们失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变得愚昧无知。因此,人们需要警惕过度的快乐和放纵,以免陷入...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出自《阴符经·下篇》 解释:快乐达到极致的人,就会产生多余的骄奢淫逸品性;心性达到清静无为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人健康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感到健康给人带来的快乐当生病时才感到健康的乐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 无心之用,神矣哉! 极至的乐就是没乐,最高的赞誉就是没有赞誉。 人健康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感到健康给人带来的快乐,当生病时才感到健康的乐,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