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是督脉阳气旺盛的地方,日常保健对背痛僵硬、黄疸、气喘等有缓解作用。 1、穴位按摩:用拇指指尖点按至阳穴,持续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辅助治疗黄疸、胸胀胁满、气喘、胸闷等不适。 2、艾条灸:用艾条温和灸至阳穴,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可...
至阳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它属于督脉,别名金阳穴,穴意为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校注十四经发挥》言“督之为言督也,行背部之中,为阳脉之督纲”,督脉具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督阳经的作用,而至阳穴为督脉阳...
至阳穴,是督脉的腧穴之一。至,极大,或到达之意;该穴为阳气在背部的聚集之处,也是阳气从下往上、到达头胸部的关卡之一,故名至阳。《针灸甲乙经》书载:“至阳,在第七椎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刺之,刺入五分,灸三壮。”背为阳气至盛与全身仰赖之处,至阳穴当心后与背脊之中,自应阳光普照,万物...
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通过指压,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至阳穴,可以使体内的阳气更加的充足,不但全身都能够受益,还可以预防心脏的绞/痛。至阳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膻中穴的正后侧。取血时左右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处就是第七胸椎脐下凹陷处就是至阳穴。刺激至阳穴可...
一、温通胸阳 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穴当督脉之气达于阳中之阳之处,为阳气之至极,刺之或灸之则从阳引阴,振奋胸中之阳气,阴病治阳,为治疗胸闷胸痛心悸之主穴要穴,临床常配心俞、内关、大陵以宽胸理气,温阳通络。此外,配腰阳关、中枢、委中尚能温阳通络,治疗腰背疼痛。二、祛湿退黄 本穴为阳气...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它的位置是在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 首先找到后正中线,然后找到肩胛下角,把两个肩甲下角拉平,与正中线的焦点,就是第七胸椎的棘突下,这个位置就是至阳。 至阳穴,首先来说,可以治疗肩背部的疼痛,像颈肩腰背的疼痛,都可以用至阳去治疗
至阳穴具有宽胸利膈,利胆退黄的功效,作用于胆囊炎、胆绞痛、膈肌痉挛等病。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它具有宽胸利膈,利胆退黄的作用。临床上使用主治至阳穴可以治疗胆囊炎、胆绞痛、膈肌痉挛等证。 至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当中。用指腹按揉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辅助治疗胸胁胀满、胸闷等证...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正当横膈部位,上可宽胸理气治疗肺病,下可疏肝利胆治疗肝胆疾患,为退黄的要穴。督脉并行脊中,故本穴又可治疗脊强、腰背痛。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日月:可疏肝利胆、清热止痛,主治黄疸、胸胁痛; 配心俞、内关:可宽胸利气、温阳通络,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利胆退黄、宽胸利膈的功效。该穴位位于脊柱区,具体定位方式如下:取正坐或俯卧位,双臂自然下垂,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并将这两点进行连线,该连线与背部后正中线的交点,即为第7胸椎棘突下的位置,此处有一凹陷,即为...
至阳穴为督脉腧穴名,准确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要有利胆退黄、宽胸利膈的功效。 位置 至阳穴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取一线过两侧肩胛下角水平绕胸背一周,在该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为至阳穴。 至阳穴位置图 作用 至阳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