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
意思是:如果至善只向心中去求,恐怕天底下那么多事物的道理没法穷尽吧。出自明代王守仁的《传习录》。节选原文: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徐爱说:“比如侍奉父亲的孝道,辅佐君王的忠心,结交朋友的诚信,治理百姓的仁义等等,这当中有很多的道理存在,恐怕也不能不去考察的。” 先生慨叹说:“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因为此种说法蒙蔽人们很长时间了。姑且就你问的这些来说,侍奉父亲,不能从你父亲身上找个孝的理;辅助君王,不能从君主身上找个忠的理...
徐爱问:“把事情做得最好,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这样恐怕天下的事怎么能干得完呢?!”王阳明回答说:“你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就是真理!天下还有许多不同于你想法的事,难道那就是不同于你想法的道理吗?”个人理解,大千世界,人各炯异,每个人的想法、世界观都不见得一样,有的甚至是...
”王阳明回答说:“你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就是真理!天下还有许多不同于你想法的事,难道那就是不...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
。先生回答说:“凡事用心(问心无愧)即是真理,如此说来难道天下还有用心不能成的事情,不用心也能...
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
"这个意思很浅显。(徐爱问:我们求至善只从心里面求,恐怕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道理吧?)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阳明先生说:心即是理,天下哪里有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呢? "心即理"的"心"是什么心呢?这个"理"就是"理学"的"理",相当于"道"的意思,相当于世间万物最高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