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出自《庄子》〈应帝王篇〉无为名尸(1),无为谋府(2):无为事任(3),无为知主(4).体尽无穷(5),而游无朕(6);尽其所受乎天(7),而无见得(8),亦虚而已(9).至人之用心若镜(10),不将不迎(11),应而不藏(12),故能胜而不伤.---结果一 题目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
出自《庄子》〈应帝王篇〉无为名尸(1),无为谋府(2):无为事任(3),无为知主(4).体尽无穷(5),而游无朕(6);尽其所受乎天(7),而无见得(8),亦虚而已(9).至人之用心若镜(10),不将不迎(11),应而不藏(12),故能胜而不伤.---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
其意谓至人之心,犹如明镜,不主动迎物,亦不刻意送物,物来则照之,物去则不留,应之而心无藏匿。如此,则能胜物而心不伤。此正乃心学之要义,致良知者,心如明镜,无私无欲,方能洞察万物之本真,而不为外物所累。 试问阁下,对此有何感想?或可进一步探讨心学之奥义。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原文】 庄子说:“一个人的心若明镜,不照到就不会遇见你,但也不要藏起来,才能胜事而不伤己。” 选自:《庄子·内篇·应帝王》 【大意】 庄子说:一个道德智慧极高的人,其心如镜。他不发他拍过的,他不欢迎他没拍过的,他拍过的现在也不留一丝...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是他的著作之一,其中有一句话:“圣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圣人被视为具有无上智慧和完美境界的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无懈可击的。在这个背景下...
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国学文化#国学智慧#每天学习一点点#读书#中华文化 民警抓小偷殉职,兄弟知道后缉拿真凶,并抚养他的孩子,这就是战友情!#我是刑警 #于和伟#战友情 3987皮皮哈 警察英勇牺牲,却被无良律师颠倒黑白,真的太让人气愤了! #叶茂生牺牲#我是刑警叶茂生牺牲 ...
《庄子·应帝王》里有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心境高深的人,本性从容,心无挂碍,故能穿梭世间,不被外物所伤。你我若想达到如此心境,也应当以此标准修炼自己。像庄子一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不 - 阳光。拒私聊
《庄子·应帝王》里有言: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心境高深的人,本性从容,心无挂碍,故能穿梭 世间,不被外物所伤。 你我若想达到如此心境,也...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庄子·内篇·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钱钟书一生热爱文学,将全部的精力投身于此。成名后,他拥有无数的仰慕者,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拜访,但都被拒之门外。 2.有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