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曰:“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快乐达到极致的人,其性必宽裕优容;心性达到清静无为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经云:至静性廉,至乐性余。人惟取于造化者奢,故终日劳扰,惟视己多所不足,故常戚戚。廉则自收缩,机念自息;余则自舒展,结虑自消。故余...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这句话是在阐述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品德修养。“至乐性余”意味着当一个人追求极度的快乐时,他的性情可能会变得过于放纵,缺乏紧迫感和节制。这种过度的快乐和放纵可能导致人们失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变得愚昧无知。因此,人们需要警惕过度的快乐和放纵,以免陷入愚昧的状态。“至静性...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出自《阴符经·下篇》 解释:快乐达到极致的人,就会产生多余的骄奢淫逸品性;心性达到清静无为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性廉是指,性就是生命,廉是不贪的意思,性命不贪图长生,就因为性命不贪图长生所以才达到了长生的目的。 人静到极致,即达到了至静的境界,那么天地皆归悉。王勃有句名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至静的境界就是人与周围的万物融为一体,性命贪图万物,万物本身就是性命,所以...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注释】 至乐性余:快乐达到极点,性情就会愚昧起来。至:极致。《庄子》:“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所以海不会拒绝东流之水,海就大到了极致。 ‚至静性廉:人的性情达到极端清静的状态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静:清静无为。廉:清正和廉明。
24.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至乐性余 至的甲骨文字形 ,像箭落到地面的形状,这一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到达的概念。 至的本义为”,它描述了一个物体或概念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并最终到达目的地的过程。在古代文献和语境中,至经常用来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的完成、达到或实现。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人健康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感到健康给人带来的快乐当生病时才感到健康的乐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 无心之用,神矣哉! 极至的乐就是没乐,最高的赞誉就是没有赞誉。 人健康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感到健康给人带来的快乐,当生病时才感到健康的乐, 人...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黄帝阴符经》【译文】一物有一物之性。凡至乐之人,其性必宽裕优容;至静之人,其性必缜密峻洁。这是自然的情形,不容勉强。【解读】此一句各家注解说法不一。“性余”“性廉”,性是一个性,余、廉皆性所现相也,其体一也。二、最大的自私是无私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改变自己的本体,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心的结构。改变的方法就是“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性,就是本性,性就是生命的最核心的那个东西。至乐,就是说,心态开朗起来,不要整天闷烧着,不要放不下事情。其实很简单,搞点事情让自己开朗起来,开心起来,心态学会放松。实在不会,就去看看无厘头类型的电视剧,傻笑...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良曰:夫机在于是也。筌曰:乐则奢余,静则贞廉。性余则神浊,性廉则神清。神者,智之泉,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则心平。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以其清且平。神清意平,乃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