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在大脑葡萄糖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通过产生髓鞘来提高神经信号传导速度、保护轴突,并为轴突提供乳酸或丙酮酸作为能量。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脂质代谢和髓鞘更新受到影响,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脑内葡萄糖水平降低与髓鞘包裹的轴突异常有关。 在整个物种进...
1.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脑内主嗅球→脚背侧皮层→外侧臂旁核→丘脑下旁核通路在嗅觉本能恐惧和焦虑中的重要作用。 2.研究发现,这条神经环路参与并能够独立于杏仁核调控嗅觉本能恐惧,从小鼠闻到天敌气味到逃跑的一瞬之间,四组脑内特异性的神经元亚型一路“接力”...
该平台的“虚拟大脑”工具正用于创建个性化的患者大脑模型,以指导癫痫、多发性硬化症、抑郁症和帕金森症的临床决策,其大脑图谱和数据正被神经影像学、神经病学、人工智能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使用。今年 1 月,EBRAINS 项目又从欧盟委员会获得了 3800 万欧元的资金用于继续发展。 有一种观点认为,尽管 BRAIN 和 H...
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唐德斯脑、认知与行为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环境逆境对大脑结构的长期影响。 研究发现,环境逆境是导致精神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大脑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是以特定大脑区域发生结构变化为代价的。长期生活在逆境环境中的人大脑结构发生了广泛的形态学变化,并且在创伤事件发...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非常基本的一个理论假设就是把人类大脑看作一个分布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在大脑加工系统中,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人的认知功能。以视觉信息为例:当我们用双眼观察世界的时候,两只眼接收的颜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冗余(redundant)的,但在深度的判断上则需要基于双眼感知到的第三个维度的差异信息...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非常基本的一个理论假设就是把人类大脑看作一个分布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在大脑加工系统中,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人的认知功能。以视觉信息为例:当我们用双眼观察世界的时候,两只眼接收的颜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冗余(redundant)的,但在深度的判断上则需要基于双眼感知到的第三个维度的差异信息来进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杨铁林与郭燕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成果[5],让我们对大脑结构变化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通过对英国生物数据库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评估了10种精神疾病与587个脑影像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了9个脑影像表型(如大钳的神经突方向离散...
近日,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杨光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首次阐明了睡眠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维持的神经学基础。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周航博士是第一作者。 具体来说,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间,臂旁核(PB)-基底前核(aNB)-S1通路会激活,这一通路对慢性疼痛的产生...
另外,慢性疼痛的神经活动表现为持续的功率谱变化,而急性疼痛的神经活动表现为更加频繁且短暂的功率谱变化。 总而言之,这次人们首次实现长期观察慢性疼痛下的大脑活动,并在其中找到慢性疼痛的生物标志物。Prasad Shirvalkar等人发现,ACC脑区和OFC脑区分别在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率谱变化可预测疼痛高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