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击[2018-05《心灵、自我与社会》]打开它吧,保证是想要的。 你是不是还喜欢什么相关的东西,快和我说说~
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创作者· ··· 乔治·赫伯特·米德作者 作者简介· ··· 乔治·H·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 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 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 (更多) 原文摘录 ···(全部) 事实上,米德用生物社会学的术语回到了人的心灵与自我如何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他不想传统的心理学家那样忽视使人类得以发展的社会过程;也不想传统...
这门社会心理学课程奠定了米德思想的基础。实际上,米德是个科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详细阐述和对社会活动的参与都以此为基础。在本书之后还将出版《19世纪思想运动》和《行动哲学》。这三本书合起来可以体现米德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哲学,思想史,系统的实用主义。已经出版的《当代哲学》则是这几本书的...
在米德看来,人类不断地调整与其周围的世界的关系,保存那些在利于适应周遭环境的特征,特别是心灵与自我的特征。心灵、自我和其他人类所独有的特性是为适应生存环境逐渐产生的。这些特征就是在竞争、调适、适应及争取达到最大满足或强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能力。因此,米德的分析强调人类获得心灵和自我以适应社会的过...
《心灵、自我与社会》 编者按:《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版于1934年。该著作主要阐述了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观点。米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人的心灵和自我是从社会中产生、发展的观点,尤其强调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
仅仅从人类个体有机体的观点出发来观察心灵是荒谬的;因为,虽然心灵存在于个体那里,但是,它从本质上说却是一种社会现象;即使它的各种动物功能也主要是社会方面的。 148页,感觉干货最多的部分 第三章 自我 第十八节 自我和有机体 自我是某种不断发展的东西;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经验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中...
自德尔斐神庙刻下“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千百年来,人类对自我的探问始终不断。在本书中,自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罗伊·F.鲍迈斯特博士综合前沿的研究成果,汇聚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人类自我的全景——它是如何发展和运作的,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儿童如何发展出稳定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