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以上内容,是禅宗六祖慧能教导我们如何修持定与慧的。大白话解读如下:六祖慧能开示:善...
所以祖师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自悟修行,不在于诤”,不在于争论,不在于跟人家博弈,不在于一定要执著于一个先后次第,关键是破掉执著。你从相上来修,当然理须顿悟,事乃渐修,但是如果你执著于这个,那么你的悟性就难以开启了。 我们不用老是说佛教的名相,说一点在日常生活之中...
陷入博弈与争斗的心态,只会让人迷失在四相之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祖师告诫我们:“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这不是要我们避免理解与探讨,而是要我们破除执念,专注于内心的清净与悟性的开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时刻提醒自己,避免陷入博弈与争斗的心态,保持平和与宁静,以真正实现修行...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坛经》释义:自己去开悟修行,不在于争论;如果一定要争论谁先谁后,就是痴迷的人。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 道须通流。 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若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 自性具足,本无一法可得。 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因为诤与道相违。诸位!不只是外诤,还有内心不能诤。有的人没有见性,自己一个人住茅蓬,有时候情绪控制不了,自己跟自己吵架、发脾气。不止是事相上外相的诤,内心没有摆平,你住哪一个茅蓬,住哪一个山中,自己会跟自己诤,因为没有智慧,烦恼。 ...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 就是说,修行是自己成佛,是自己的这个心成佛。虽然说我们的愿力是为度众生而成佛,但还是自己的心成佛。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所以不在于诤,没什么可诤的。 “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争论、辩论。其实有什么可争论的呢?别人说你没有修行,好,我没...
佛说:”不悟即佛是终生,一念悟时,终生是佛,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皆是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参禅,改过毕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此心本静,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静心养性#佛渡有缘人#禅修养心#修心#人生感悟 41 4 3 3 举报发布...
不悟即佛是终生,一念悟时,终生是佛,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皆是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参禅,改过毕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此心本#静,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懂我者无需解释 - 善佛缘《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