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意思:由于自己的心取自己的心,来往西方极乐国。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弥陀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佛教诗歌,它以弥陀愿满众生界为引子,探讨了众生界与自心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自心达到西方极乐国。 首先,“弥陀愿满众生界,众生界是本来心。”这两句诗表达了...
答: 《楞严经》卷五里有这样一段话:“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用觉知心去认识外界的万事万物,但这个觉知心和它所认识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心所显现的幻象。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落入取相分别,那么这些本来是一...
这一刻章太炎才体悟了佛经中讲的“自心取自心,心不自心,因镜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原来宇宙万物他受用的所有相,都是心所演现出来的。 所以忏悔一定要从根忏起,不要等到后悔,因为你在后悔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罪恶感,就会在不断的轮回里面产生不断地处罚自己。当我们内心清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无...
小提示:"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往来:(动)①去和来。②交际;交往:~密切。 西方:(名)①西①。②指欧美各国,多指欧洲各国和美国:~国家|~经济。③佛教徒指西天。 极乐:1.尽情娱乐。2.非常快乐。3.指极乐世界。4.借指佛经。5.佛教用语。
🌈 “自心取自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众生不明白见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现。见分是自己的能见之心,相分是外界的尘相。这两者都是虚妄的,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但一般人不知道回光返照,反而向外求,迷失在这些尘境中,这叫“迷真逐妄”。🔮 “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因为众生迷真逐妄,本来...
“良由自心取自心”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弥陀赞》。“良由自心取自心”全诗 《弥陀赞》宋代 黄庭坚 弥陀愿满众生界,众生界是本来心。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蹔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亲见本身无量寿,情与无情成正觉。作者简介(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若不取,幻法则不生。即便幻法生,因有觉知性,不落轮回中。凡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无知中做着自心取自心的内在活动;只有明心的菩萨,才识破了这个过程;只有成圣日久的佛,才真正结束了这个过程。作为修行的我们,要想止息内在粗大的、细微的苦,情况同于古往今来的佛,...
问:《楞严经》中“自心取自心”是什么意思? 答:“自心”就是第八识。第八识流注种子现起了六尘万法,第八识也流注种子现起了你这个色身、你的六识,包括意根、蕴处界一切法。我们通常把六根和六识当成是能取,凡夫会把这个东西命名为“我”,然后把其他的东西,认为可以去认识、去追求的东西,叫做“我所”。这个...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句古语,揭示了人们在认知世界时,内心执著所产生的幻象。首先,内心对自己内心的理解,导致了对“否定幻”的认知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幻”。若我们能放下内心对自我的执取,那么“否定幻”的概念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进一步说,当“否定幻”的概念消失,随之而来的...
真心就是真实不妄之心;众生本有的真如之心即是真心。众生因有无明(使真心隐蔽),而成妄心,妄心的种种虚妄取相分别,就是妄想。(昨天文章中用了一个太阳的比喻来说明真心和妄想的关系,有读者留言此比喻不恰当或是不正确。如果能全文贯穿理解,并不妨碍对真心与妄想的理解。在此修改成其他比喻。)在此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