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为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为怀素41岁时所书,作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
在唐代,草书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书写时,作为“演员”的书家,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及夸张的表现方式。饮酒、泼墨,二者相互联系。甚至有史料记载,怀素以及张旭,在书写时,有种现在“吼书”的感觉。《自叙帖》为怀素经典草书代表作品,由于在书写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随机性,所以说此帖在临摹的时候难度较...
怀素善于乘酒兴作书,每字每画无不倾注着他的意境和情感,特别是那些疾速书写的大字,如“张颠”、“戴”、“醉来”、“狂来”等,更是将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自叙曾闻世有三,丹阳里巷艳丛谈,张颠元奘多倾服,草圣禅机青出蓝。云中龙爪不模糊,妙法曾经悟担夫,...
怀素《自叙帖》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纸本墨迹卷,大草(狂草),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释文】僧怀素自叙真迹(神品)【释文】藏真 【释文】自叙 【释文】...
传世的《自叙帖》有三种,以此墨迹为最珍贵,启功先生以为出宋之摹本,而朱关田先生则认为这全是后之好事者,根据当时流传的《怀素上人草书歌》集本而演绎成的,全与怀素无关,台大教授傅申先生原先一直持真迹论,2005年底又突然抛出“北宋映写本”一说。 《自叙帖》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
怀素书法,运笔走势之妙,在于书写时连绵不绝的节奏。尤重书写过程中气韵的贯通流转。其传世名作《自叙帖》,可见笔锋在绢素上或徐或疾地游走,时如清泉出涧,时似惊雷破空,迅疾奔放。《自叙帖》结体布局既打破常规又暗含法度,字与字间或相揖相让,或勾连呼应,形成充满张力的视觉观感。历代书家对怀素书风源流...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
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中华第一草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自叙帖》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跌宕,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篇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怀素的经典作品——《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在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怀素雕像 在32岁的时候,怀素出走湖南远赴长安,去拜谒名师,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到了长安之后,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