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以1940年至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赵惠明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的刻画,强烈控诉了国民党的特务统治。(2分) (2)赵惠明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堕落,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企图走一条自新的道路。作品揭示了人性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搏斗,塑造了一个较为立体的艺术形象。
主人公赵惠明作为一个女特务,她并不是一个人性完全泯灭的人,她的内心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斗争。她虚荣好强、奢侈放荡的性格被敌人看中,终于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她并不完全是一个卑鄙的坏人,她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既被腐蚀而又挣扎不出来的难言之痛。革命者小昭的被害成为她转变的起点,最终在她没有完全泯灭的...
《腐蚀》所呈现是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1940年9月15日至 1941年2月10日间的日记。日记正文前有楔子,茅盾假托于重庆某公共防空洞中捡得,披露这束日记是“无非想借此告诉关心青年幸福的社会人士,今天的青年们在生活压迫与知识饥荒之外,还有如此这般的难言之痛,请大家再多加注意罢了”。Ll日记记述的是此段时期赵惠明作为...
摘要:赵惠明是茅盾小说《腐蚀》中的一个女特务,作者在塑造其形象时突出了她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也显现了她性格中的人性因素及其命运的悲剧性。通过运用丰富的表现技巧,茅盾将赵惠明塑造成一位独 特的女特务形象,赵惠明矛盾、复杂而独特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具有艺术感染力影响力。 关键词:《腐蚀》;赵惠明...
《腐蚀》中的女特务赵惠明的最后结局是()。 A在特务圈子中越陷越深 B开始觉醒,走向新生 C与特务头子同归于尽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单选] 《腐蚀》中的女特务赵惠明的最后结局是()。A . 在特务圈子中越陷越深B . 开始觉醒,走向新生C . 与特务头子同归于尽
《腐蚀》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作品既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刻画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子夜》描写的是()。 A.1930年春季 B.1930年5月至7月 C.1930年全年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单项选择题 《子夜》中的益中信托公司是()。 A.吴荪甫等 B.赵伯韬 C.杜竹斋发起组织的 AI智答 联系客服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剩余次数:0 Hello, 有问题你可_...
读茅盾《腐蚀》,国民党特务赵惠明在书中不停的挣扎,不停的进行心理攻防战,不停的徘徊在灵魂隘口。茅盾没有直面描写赵惠明的身份和工作,反而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层面深度挖掘,把她的矛盾,矫饰,逃避,寻借口一一刻画无余。日记体小说,可以更深地带入读者,但也难免太紧了些。 ...
作者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立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赵惠明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悲剧艺术使赵惠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较大的感染力.但由于作者没有赋予赵惠明强大的精神内核,在作品中人性就难以呈现高层次的纠葛和对抗.与类似题材的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等作品相比,《腐蚀》不仅失之平淡和单薄,同时也失却了震撼...